[实用新型]四足机器人仿生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2666.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6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曾印权;李军民;任二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32 | 分类号: | B62D57/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仿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生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四足机器人仿生足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四足机人以其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运动性能,成为了足式机器人中研究的热点。制约四足机器人运动性能和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其足部结构的设计。然而,目前四足机器人足部设计广泛采用的策略是使用球形、类球形或者半圆柱形结构,再以小腿内部加入弹簧作为减震储能结构。这种方式结构简单,体积小。但由于这种结构的足和地面呈“点”、“线”接触,其抓地能力较弱,且由于其减震装置内置于小腿之内,其足端点到膝关节的距离在支撑相和摆动相变化较大,越障能力较弱,且不便于足端轨迹的规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足机器人仿生足,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四足机器人仿生足,包括掌骨、趾骨和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掌骨包括掌骨第一筋腱结构和掌骨第二筋腱结构,所述趾骨包括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所述第一趾骨包括第一趾骨筋腱端和第一趾骨末端,所述第二趾骨包括第二趾骨筋腱端和第二趾骨末端,所述筋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趾骨中部、第二趾骨中部与所述掌骨一端通过转动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和所述第一趾骨筋腱端活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掌骨第一筋腱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和所述第二趾骨筋腱端活动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掌骨第二筋腱结构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掌骨包括上限位结构,所述第一趾骨包括下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趾骨末端和所述第二趾骨末端连线与四足机器人头尾连线呈45~90度角,且以四足机器人头为上,尾为下观察,其左前足的第一趾骨末端和第二趾骨末端连线与右前足的第一趾骨末端和第二趾骨末端连线呈“八”字对称分布,其左后足的第一趾骨末端和第二趾骨末端连线与右后足的第一趾骨末端和第二趾骨末端连线呈倒“八”字对称分布。
较优的,所述上限位结构为曲面,所述下限位结构为上、下两个曲面。
较优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拉簧。
较优的,所述第一趾骨末端和所述第二趾骨末端为类球形。
较优的,所述第一趾骨末端和所述第二趾骨末端材料为耐磨橡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仿生足的蹄式结构,在支撑相时,由于弹性件的作用,足的两个触地端(第一趾骨末端和第二趾骨末端)会产生相向的作用力,类似与脚趾抓地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四足机器人足部的抓地力;且结合其足间采用的“八”字和倒“八”字分布方式,四足机器人在对角足小跑时,其重心总是落在对角足构成的四边形内,可有效提高四足机器人对角小跑时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其弹性缓冲储能装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外置,且足结构的弹性缓冲储能装置端和触地端中间置有转动副,由杠杆原理,调节弹性缓冲储能装置端与触地端相对于转动副的距离,在相同的条件下,可有效减小四足机器人足端点到膝关节的距离在支撑相和摆动相变化的幅度,使其更加有利于越障和足端轨迹的规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仿生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仿生足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仿生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足机器人仿生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趾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足机器足间分布方式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掌骨 2、趾骨3、筋
11、掌骨第一筋腱结构12、掌骨第二筋腱结构
13、上限位结构21、第一趾骨 211、第一趾骨末端
212、第一趾骨筋腱端 213、下限位结构22、第二趾骨
221、第二趾骨末端 222、第二趾骨筋腱端31、第一弹性件
32、第二弹性件4、铰制螺栓41、锁紧螺母
5、四足机器人简化模型重心
6、左前足的第一趾骨末端和第二趾骨末端连线
7、右前足的第一趾骨末端和第二趾骨末端连线
8、左后足的第一趾骨末端和第二趾骨末端连线
9、右后足的第一趾骨末端和第二趾骨末端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的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2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源真空吸附履带式爬壁机器人小半径转弯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合装台用前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