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打胶装置用导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2774.3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9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自然空间门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21/30 | 分类号: | E04F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55000 云南省曲***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导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作业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打胶装置用导轨。
背景技术
在现代城市中,楼层过高,而外墙玻璃胶年久易老化、脱落,需要定期进行补胶作业,否则容易出现漏水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存在脱落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针对玻璃幕墙的补胶作业采用的是人工搭建脚手架,或者高空吊绳来完成,这对于操作人员来讲,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并且工作效率低下,补胶厚度不均匀,作业成本较高。
市场上暂时没有针对室外自动打胶设备的专用导轨,而导轨的便捷的可拆卸性在实际应用中则非常重要,所以如何提供一种自动打胶装置用导轨,解决自动打胶设备的导轨应用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打胶装置用导轨,解决实际工作的需要,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打胶装置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方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第一导轨、两条第二导轨以及四个连接弯头,所述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上设有滑槽,所述连接弯头上设有弯头滑槽,所述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连接弯头与所述第一导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个对接面上均安装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极性相反。
具体的,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为电磁铁。
具体的,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电磁性通过控制中心控制。
具体的,所述导轨的下部还设有吸盘装置,所述吸盘装置吸附在室外的玻璃幕墙上。
具体的,所述吸盘装置为真空吸盘装置。
具体的,所述吸盘装置为电磁吸盘装置,所述电磁吸盘装置通过控制中心控制磁性的有无。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1、导轨的各接口处实现磁性连接,拆卸更加方便。2、磁性连接选用电磁控制,通过控制中心统一管理,自动打胶装置的智能化程度更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打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导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小导轨的连接状态的极性示意图。
图中:10、导轨 11、滑槽 12、第一导轨 13、第二导轨 14、连接弯头 15、弯头滑槽 20、电动滑块 30、胶枪 31、输胶管 32、出胶嘴40、高压胶桶 41、压力供胶管 50、控制中心 60、第一磁铁 70、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打胶装置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打胶装置包括导轨10,所述导轨10下部设有吸盘装置(未图示),所述吸盘装置(未图示)吸附在室外的玻璃幕墙上,所述导轨10上部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设有可以沿所述滑槽11移动的电动滑块20,所述电动滑块20上固定有胶枪30,所述胶枪30上设有输胶管31,所述输胶管31的角度通过控制中心50进行调节,所述输胶管31上连接着出胶嘴32,所述胶枪30通过压力供胶管41与所述高压胶桶40连接,所述高压胶桶40与控制中心50通讯连接,所述电动滑块20与所述控制中心50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上述室外玻璃外墙高空作业自动打胶装置中导轨11的连接方式,实际应用中,导轨11可以根据玻璃的具体形状制作成椭圆形轨道或者矩形轨道,本实用新型中以矩形轨道为例进行具体连接结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自然空间门窗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自然空间门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27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