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角阀手轮开合装置及其过载保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2850.0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4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兰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F16D43/21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轮 装置 及其 过载 保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瓶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角阀手轮开合装置及其过载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气体充装行业是个传统的行业,很多环节还都是操作工手工完成的,例如在充装液化气时,大多是需要人工开启或关闭气瓶角阀,人工开启或关闭方式,效率低,且安全性差。
为了提高效率,在某些气体充装场所,也会采用机械手进行气瓶角阀的操作。如中国专利ZL 201220476397.8公开的“一种带压钢瓶灌装设备上的自动拧紧钢瓶角阀装置,所述自动拧紧钢瓶角阀装置包括:机架、支撑钢瓶的称重盘,在钢瓶上部的机架上设置有拧紧钢瓶角阀装置,拧紧钢瓶角阀装置包括:卡住钢瓶角阀手轮的卡头;驱动所述卡头转动的旋转驱动单元”,在旋转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使卡头将角阀手轮拧紧,然而,手轮达到全关状态,旋转驱动单元的电机会堵转,故,容易对设备和气瓶角阀造成损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角阀手轮开合装置及其过载保护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角阀手轮达到全关和全开状态,因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的堵转而使设备和气瓶角阀造成损坏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载保护机构,包括:
连接轴;
连接套筒,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
至少一组摩擦组件,其包括分别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具有第一摩擦面,所述第一摩擦片与所述连接轴之间设置有使两者不能相对转动的止转结构;所述第二摩擦片具有与第一摩擦面配合摩擦的第二摩擦面,所述第二摩擦片与所述连接套筒之间设置有使两者不能相对转动的嵌合结构;以及
弹性组件,用于在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上施以使第一摩擦片与所述第二摩擦片间产生摩擦阻力的弹力。
进一步地,所述止转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摩擦片上的非圆形孔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非圆形孔的形状相匹配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至少两个弹片,所述弹片的中心部分沿弹片轴线方向朝一侧突出。
进一步地,各所述弹片同向设置并层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筒包括一顶板,所述顶板具有供所述连接轴穿过的过孔,所述嵌合结构包括凸设在所述第二摩擦片表面的至少一个凸起部和开设在所述顶板上并供所述凸起部嵌入的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上还套设有第一平垫片和第二平垫片,第一平垫片和第二平垫片分别位于所述顶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平垫片与所述顶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平垫片与所述顶板之间均设置有一组摩擦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过载保护机构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防转螺母和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位于所述防转螺母与所述第二平垫片之间的第三平垫片,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垫片和所述第三平垫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上开设有储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角阀手轮开合装置,包括用于卡持气瓶角阀手轮的压紧轮和使压紧轮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其中,还包括连接在压紧轮与旋转驱动装置之间且具有传递转矩和过载分离的上述的过载保护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同步电机或气动马达。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载保护机构,在角阀手轮达到全关和全开状态时,使大转矩得到自然释放,以消除对设备和气瓶角阀的损坏,在转矩传动能力、工作转速、寿命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使用更加安全。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阀手轮开合装置,很好地维持住了在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旋转时,输出轴与角阀手轮的相对位置,实现了角阀手轮的快速拧转,并在角阀手轮达到全关和全开状态时,阻止过载时旋转驱动装置输出轴的堵转,使开启或关闭手轮的力矩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载保护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载保护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过载保护机构
10:连接轴 101:固定部
102:连接部103:配合表面
104:凸缘105:键槽
11:连接套筒 111:顶板
112:壁板113:锁孔
114:过孔115:定位槽
12:弹性组件 121:弹片
13:摩擦组件
131:第一摩擦片131a:第一摩擦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兰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兰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2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