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2915.1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6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孙逊;孙剑;余树青;叶斌;吴章才;陈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28 | 分类号: | E04H12/2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钢筋混凝土 烟囱 内衬 砌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耸构筑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隔热层内的隔热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隔热材料会逐渐向烟囱底部沉降堆积,造成烟囱上部的隔热能力逐渐下降,大大影响烟囱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隔热层内的隔热材料沉降,确保烟囱各部分隔热性能均匀良好且稳定的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包括在所述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内部砌筑的内衬砌体以及设置在内衬砌体与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之间的隔热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衬砌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向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筒壁凸起的防沉带,所述防沉带用于对其上方对应隔热层内的隔热材料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其所述隔热层由靠近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一侧的外隔热层以及靠近内衬砌体一侧的内隔热层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其所述外隔热层的隔热厚度大于内隔热层的隔热厚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其在所述外隔热层内填充有水泥珍珠岩制品,在所述内隔热层内填充有珍珠岩松散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其在所述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的内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环形牛腿结构,所述内衬砌体的下端砌筑在对应环形牛腿结构的上端面,所述内衬砌体上端部的高度超过其对应的环形牛腿结构的上端面,并与其上方的内衬砌体的下端部形成重合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其在相邻内衬砌体的重合段处涂抹有耐火泥。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衬砌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防沉带,利用防沉带对隔热层内一定高度的隔热材料进行有效支撑,有效防止隔热材料在长时间堆积后出现沉降的问题,从而确保烟囱各部分的隔热性能均匀良好且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内衬砌体,2为筒壁,3为隔热层,3a为外隔热层,3b为内隔热层,4为防沉带,5为环形牛腿结构,6为重合段,7为耐火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内衬砌筑结构,包括在所述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内部砌筑的内衬砌体1以及设置在内衬砌体1与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2之间的隔热层3,在所述内衬砌体1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向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筒壁2凸起的防沉带4,所述防沉带4用于对其上方对应隔热层3内的隔热材料进行支撑。所述内衬砌体的厚度随烟囱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本实施例中,内衬砌体0~60m为345厚度,60m以上为230厚度。
其中,所述隔热层3由靠近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2一侧的外隔热层3a以及靠近内衬砌体1一侧的内隔热层3b组成,所述外隔热层3a的隔热厚度大于内隔热层3b的隔热厚度,在所述外隔热层3a内填充有水泥珍珠岩制品,在所述内隔热层3b内填充有珍珠岩松散体。在所述圆筒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2的内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环形牛腿结构5,所述内衬砌体1的下端砌筑在对应环形牛腿结构5的上端面,所述内衬砌体1上端部的高度超过其对应的环形牛腿结构5的上端面,并与其上方的内衬砌体1的下端部形成重合段6,在相邻内衬砌体1的重合段6处涂抹有耐火泥7。
在烟囱主体混凝土筒壁施工结束时,利用原烟囱内脚手架进行耐火砖砌体和隔热层的施工脚手架。砖砌体每砌筑600mm高度时,靠混凝土筒壁的一侧放置100mm厚度水泥珍珠岩制品一层,而后灌入松散珍珠岩,再用Φ40元木进行捣实(松散珍珠岩容重轻,施工时施工人员将袋口用刀片划开,再将袋口灌入耐火砖墙体内150mm,然后慢慢将松散珍珠岩灌入,灌入高度一般低于墙体150mm,以防飘溢出来),每砌筑1.50m高度移动脚手板一次,如此反复直至烟囱内衬及隔热层施工结束。主体内衬及隔热层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进行内脚手架的拆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2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字型复合横担耐张塔
- 下一篇:一种电力行业用立杆扶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