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板厚度检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3758.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6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陈猛;李英治;王峰;孔维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受电弓碳 滑板 厚度 检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滑板厚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板厚度检查器。
背景技术
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板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耗不均,如果剩余差和磨耗差超限,则会导致网压不稳,机车功率下降,甚至导致弓网事故的发生,严重干扰铁路正常运行秩序,影响安全生产。
目前,在对碳滑板厚度的检查作业过程中,常使用普通直尺测量滑板厚度,但存在较大误差;也会使用到游标卡尺进行测量,但耗时长,且现场作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查使用十分方便的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板厚度检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板厚度检查器,包括一检查板,所述检查板上嵌入有一横向分布的方形检查槽,所述检查槽右端延伸至检查板右端面,所述检查槽的底侧壁水平分布;
所述检查槽的顶侧壁上嵌入有若干层按照阶梯状形式分布的检查卡槽,若干层检查卡槽自检查槽左端至右端逐步向上分布且顶层检查卡槽右端延伸至检查板右端面;底层检查卡槽与检查槽的底侧壁之间间距小于25mm,顶层检查卡槽与检查槽的底侧壁之间间距大于或等于40mm,相邻检查卡槽之间高度差为1mm;各检查卡槽上均设有一代表该检查卡槽与检查槽底侧壁之间间距大小的标记数值。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检查卡槽的长度为8-10mm。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底层检查卡槽与检查槽的底侧壁之间间距为20mm。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顶层检查卡槽与检查槽的底侧壁之间间距为40mm。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检查板上开设有一挂孔。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检查板上设有绿色标记区域,所述绿色标记区域左端对应的检查卡槽与检查槽底侧壁之间间距为25mm、右端对应的检查卡槽与检查槽底侧壁之间间距为40mm。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检查板上设有红色标记区域,所述红色标记区域左端对应的检查卡槽与检查槽底侧壁之间间距为20mm、右端对应的检查卡槽与检查槽底侧壁之间间距为24mm。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检查卡槽的长度为8mm。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检查板为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查器,其检查槽底侧壁与不同的检查卡槽之间形成了不同间距的检查空间;利用该检查器检查碳滑板厚度时,使碳滑板自检查槽右端进入,看碳滑板最后卡在哪个检查空间内,则该检查空间间距即可碳滑板厚度,观察该检查空间的检查卡槽对应的标记数值即可直接得知该碳滑板厚度,检查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检查板,11-检查槽,111-检查卡槽,112-标记数值,113-底侧壁,114-检查空间,12-挂孔,2-绿色标记区域,3-红色标记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可知,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板厚度检查器,包括一方形结构的检查板1,所述检查板1上嵌入有一横向分布的方形检查槽11,所述检查槽11右端延伸至检查板1右端面,所述检查槽11的底侧壁113水平分布,所述检查槽11的顶侧壁上嵌入有若干层按照阶梯状形式分布的检查卡槽111,若干层检查卡槽111自检查槽11左端至右端逐步向上分布且顶层检查卡槽右端延伸至检查板1右端面。
底层检查卡槽与检查槽11的底侧壁113之间间距为20mm,顶层检查卡槽与检查槽11的底侧壁113之间间距为40mm,相邻检查卡槽之间高度差为1mm,各检查卡槽的长度为8mm。各检查卡槽111上均设有一代表该检查卡槽与检查槽11底侧壁113之间间距大小的标记数值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未经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37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