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测定CO2多组分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4259.9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1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华;卢刚;王友启;王锐;王欣;许关利;刘平;张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3/02;G01N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定 co2 组分 体系 最小 压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CO2驱提高油井采收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定CO2多组分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确定CO2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的实验装置主要有三种:长细管、悬滴界面张力仪和升泡仪。其中,比较权威的是采用长细管确定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曹银盛.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油田化学,1986,3(3):159-166),该实验装置是利用长细管模型进行CO2驱油,驱替倍数达到1.2PV、驱油效率大于90%时的驱替压力即认为是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但是采用该装置及方法确定最小混相压力耗时长。而升泡仪装置操作较简便(郭平,杨学锋,冉新权.油藏注气最小混相压力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但其只能测定蒸发气驱混相压力,靠定性判断,缺乏定量分析。
采用悬滴法确定CO2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是利用悬滴界面张力仪观察、测定CO2与原油油滴间界面消失时的压力为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彭宝仔,罗虎,陈光进,孙长宇.用界面张力法测定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J].石油学报,2007,28(3)),该装置只需输入重相、轻相的密度,直至相界面消失,通过数据曲线分析、处理就能够定量,装置简便、操作快速。其中,重相即原油的密度采用PVT测定,轻相CO2的密度采用BWRS状态方程计算得到。然而,当轻相为CO2与其他组分的混合物(CO2多组分体系)时,其密度不能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而且,CO2与其他组分的混合物在整个测试研究过程中本身也存在从非混相至混相的动态过程,更不利于其密度的确定,因此,采用原有的界面张力测试系统无法推算出CO2多组分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定CO2多组分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装置,通过在界面张力测试系统中设置高温高压密度计,能够直接读取CO2多组分体系的密度,得到不同压力下CO2多组分体系的界面张力,进而推算出CO2多组分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定CO2多组分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分别与高温高压悬滴界面张力仪连接的原油供给系统、二氧化碳供给系统、助剂供给系统、高温高压密度计和抽真空系统;其中,所述高温高压密度计用于在线测定高温高压悬滴界面张力仪中CO2多组分体系的密度,所述抽真空系统用于控制装置的真空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温高压悬滴界面张力仪为本领域常规的选择,按照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温高压悬滴界面张力仪包括设有可视窗口的悬滴室、放大摄像系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所述悬滴室的室内顶部设有连接所述原油供给系统的探针,所述放大摄像系统于拍摄探针上油滴的图像,并将图像信号传输于所述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高温高压悬滴界面张力仪还包括保温套,设置于所述悬滴室的外侧。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原油供给系统、二氧化碳供给系统、助剂供给系统均可参照现有技术选择,只要能输送到所述悬滴室并达到控制相应组分进料量的作用即可。
优选地,所述原油供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油转样泵和原油进样泵。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供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增压泵和二氧化碳容器,二氧化碳容器与所述高温高压悬滴界面张力仪连接,且所述二氧化碳容器上连接有二氧化碳气瓶。
优选地,所述助剂供给系统包括手动进样器。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系统包括排空管线和真空泵,与所述悬滴室管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高温高压密度计具有两根管线,一支管线连接到悬滴室,另一支管线连接到抽真空系统与悬滴室相连接的管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42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快速测试装置
- 下一篇:食品安全一体化综合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