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扫描仪用可伸缩的软排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4871.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2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郴州津地本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湖南省郴州***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扫描仪 伸缩 排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排线,具体为一种扫描仪用可伸缩的软排线,属于可伸缩软排线领域。
背景技术
软排线也称Flexible Flat Cable(FFC)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PCB板对PCB板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普通的规格有0.5mm、0.8mm、1.0mm、1.25mm、1.27mm、1.5mm、2.0mm、2.54mm等各种间距柔性电缆线。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打印机打印头与主板之间的连接,绘图仪、扫描仪、复印机、音响、液晶电器、传真机、各种影碟机等产品的信号传输及板板连接。对于扫描仪上的软排线,因为扫描,扫描设备需要不断移动,这就要求软排线够长,但是,软排线过长容易缠绕打结,也容易挂到其他部件上,被扯断,而市场上很多扫描仪用的软排线只是单纯的一长线根线,容易打结缠绕。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扫描仪用可伸缩的软排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扫描仪用可伸缩的软排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扫描仪用可伸缩的软排线,包括导向筒和软排线本体,所述导向筒成方形,且导向筒的左端插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右端与导向筒的内腔右端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导向筒的上端右侧设有转轴,且转轴的上端固定在扫描仪的本体上,所述转轴与扫描仪本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左端下侧设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下端中部设有轴,且轴上套接有发条,所述发条的内端与轴固定连接,且发条的外侧设有转筒,所述发条的外端与转筒固定连接,且转筒与底盘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外侧设有防护筒,且防护筒的上端固定在底盘上,所述转筒上缠绕有软排线本体,所述软排线本体的内端固定在转筒上,且软排线本体的内端从转筒的下端穿出并固定在导向筒的下端,所述软排线本体的外端穿出防护筒并电性连接有扫描设备,且防护筒上设有与软排线本体对应的线孔,所述防护筒的下端设环形的防护盖,且软排线本体位于防护盖的上侧,所述防护盖上设有与软排线本体对应的环形的穿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筒的上端左侧设有伸缩调节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轴的右端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下端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上端抵在扫描仪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紧固螺栓的上端设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上端抵在扫描仪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盖与防护筒之间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软排线本体缠绕在转筒上,扫描设备移动时会拉动软排线本体,从而带动转筒转动,这样软排线本体就会被扯出,发条被拉紧,待扫描设备回来时,发条会反转转筒,从而将软排线本体缠绕在转筒上,这样软排线本体就不会产生拖拉,发生剐蹭,而且,伸缩杆与导向筒之间还设有弹簧,也可以被拉伸,导向筒本身可以绕着扫描仪的本体转动,使用更灵活。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扫描仪用可伸缩的软排线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向筒;2-伸缩杆;3-弹簧;4-转轴;5-支撑柱;6-底盘;7-轴;8-发条;9-转筒;10-防护筒;11-软排线本体;12-防护盖;13-伸缩调节螺栓;14-支撑板;15-紧固螺栓;1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郴州津地本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郴州津地本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48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