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膜柜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5145.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4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戴连鹏;柳智;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B1/02 | 分类号: | F17B1/02;F17B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膜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气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膜柜活塞。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皮膜柜都设计为拱形活塞板1和拱形底板(基础)面2,这样活塞板1与底板(基础)面2紧密贴合,既方便了工程设备的进入和安装,也减少了活塞与拱形底板(基础)面之间的死空间。
这种设计在皮膜柜运行初期并没有问题,但当皮膜柜运行久后,拱形底板(基础)面2上会滞留较多的类似污泥的赃物。当活塞板1落底后,由于活塞板1与拱形底板(基础)面2之间的紧密贴合,这些类似污泥的赃物会密封住活塞板与拱形底板(基础)面之间的缝隙,导致气体无法进入活塞板与拱形底板(基础)面之间的间隙,使活塞板再次浮升和投运时遇到困难,情况严重时浮升压力远超皮膜柜设计压力,引发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膜柜活塞,使得活塞落底后与拱形底板(基础)面之间还具有足够间隙,从而使气体能够正常的进入活塞板与拱形底板(基础)面之间的空间,保证活塞的再次浮升和投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皮膜柜活塞,包括活塞板,还包括支撑杆Ⅰ,所述支撑杆Ⅰ穿过活塞板上的支撑套筒并与支撑套筒上的支撑法兰盖密闭连接,所述支撑杆Ⅰ伸出活塞板以下200~300mm。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替换支撑杆Ⅰ的支撑杆Ⅱ,所述支撑杆Ⅱ的长度≥8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可直接在现有设备上进行改进且改进点对设备整体影响较小,改进成本低;消除了活塞落底后活塞板被拱形底板(基础)面上的“污泥”吸附住的问题,从而使气体能够正常的进入活塞板与拱形底板(基础)面之间的空间,保证了活塞板再次顺利浮升和投运。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皮膜柜活塞,包括活塞板1,还包括支撑杆Ⅰ3,所述支撑杆Ⅰ3穿过活塞板1上的支撑套筒4并与支撑套筒4上的支撑法兰盖5密闭连接,所述支撑杆Ⅰ3伸出活塞板1以下200~300mm。
本实施例中,活塞板1上加装有支撑杆Ⅰ3,支撑杆Ⅰ3通过支撑套筒4及支撑法兰盖5分别实现限位及密封紧固,通过控制支撑杆Ⅰ3在活塞板1以下的伸出长度(即支撑杆Ⅰ3的支撑高度),可实现活塞板1与拱形底板(基础)面之间的间距设置,以满足活塞落底后活塞板不会被拱形底板(基础)面上的“污泥”吸附住。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Ⅰ3伸出活塞板1以下250mm,活塞运行时一直带着支撑杆Ⅰ3,可使得活塞落底后活塞板1与拱形底板(基础)面2之间存在250mm的间隙,该间隙较小,不影响设备整体布局,且气体能够正常的进入活塞板与拱形底板(基础)之间的空间,保证了活塞的再次浮升和投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替换支撑杆Ⅰ3的支撑杆Ⅱ,所述支撑杆Ⅱ的长度≥800mm。支撑杆Ⅱ与支撑杆Ⅰ3装配情况相同,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需要人员进入活塞板与底板(基础)面之间的空间进行检修时,将支撑杆Ⅰ3替换成较长的支撑杆Ⅱ,支撑住活塞板,以便人员在这个空间内作业,作业完毕后替换回来即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5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膜气柜储气装置
- 下一篇:扩展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