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手持式氩弧焊调速送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5150.7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9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伟;刘智;毛静丽;张井仁;曹化荣;曹连池;高秋玲;刘洁;王虎;孟凡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73 | 分类号: | B23K9/173;B23K9/3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刘玥 |
地址: | 3002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手持 式氩弧焊 调速 送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丝器,特别涉及一种便携手持式氩弧焊调速送丝器。
背景技术
手工钨极氩弧焊几乎可以焊接所有金属,具有电弧稳定、热量集中、无飞溅、接头质量高等优点,在焊接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在焊接操作时,由于采用手工送丝,送丝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差,速度不易掌握,送丝效率低,送丝操作容易疲劳等缺点。焊接操作时,当焊丝的熔化速度过快,手工送丝速度不能满足焊接要求,往往造成焊接缺陷,其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焊接质量,且练习手工送丝的技巧不易掌握,焊工的培训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手持式氩弧焊调速送丝器,本实用新型送丝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送丝均匀稳定,大容量充电电池可长时间续航,并可反复充电使用,而且可根据焊接情况实时调节送丝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大大缩短焊工培训周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手持式氩弧焊调速送丝器,包括长方体形传动机构外壳,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外壳外的减速器、电池组、调速器和调速开关,所述减速器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电池组、所述调速器、所述调速开关和所述减速电机之间通过导线依次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位于所述传动机构外壳内的主动送丝轮,所述主动送丝轮的外圆周上设置有用于穿设焊丝的环形凹槽;所述传动机构外壳内设置有下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传动机构外壳内,上端能绕所述转轴转动的C字形夹板,所述夹板的下端部开口内固定有与所述主动送丝轮相贴合的从动送丝轮,所述夹板的上端部外侧壁上设置有夹紧装置。
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内端部固定在所述夹板外侧壁上部、外端部伸出所述传动机构外壳的夹紧装置开关,所述夹紧装置开关上、位于所述夹板和所述传动机构外壳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
所述传动机构外壳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后盖板和前盖板,所述后盖板和所述前盖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并导向焊丝的后导管和前导管。
所述环形凹槽的直径与焊丝直径相匹配。
所述调速器采用脉宽调制调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主动送丝轮外圆周上设有环形凹槽,凹槽直径与焊丝直径相当,从动送丝轮与主动送丝轮贴合,焊丝在两轮之间的凹槽穿过时,通过夹紧装置向从动送丝轮施压,主动送丝轮旋转时焊丝紧贴凹槽,使凹槽和焊丝有足够的摩擦力,以保证在送丝时焊丝不会打滑。
本实用新型中,PWM调速器(脉宽调制调速器)连接电池组和减速电机,用调速开关调节减速电机的开关及转速,从而通过主动送丝轮的转速来精确控制送丝速度。
本实用新型送丝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送丝均匀稳定,大容量充电电池可长时间续航,并可反复充电使用,而且可根据焊接情况实时调节送丝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大大缩短焊工培训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焊丝;2、后导管;3、减速电机;4、减速器;5、电池组外壳;6、电池组;7、充电插口;8、主动送丝轮;9、前导管;10、前盖板;11、从动送丝轮;12、夹板;13、压紧弹簧;14、夹紧装置开关;15、传动机构外壳;16、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便携手持式氩弧焊调速送丝器,包括长方体形传动机构外壳15,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外壳15外的减速器4、电池组6、调速器和调速开关。所述减速器4连接有减速电机3并与所述减速电机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减速电机3采用直流减速电机。所述电池组6、所述调速器设置在电池组外壳5内;所述传动机构外壳15,所述减速器4和所述电池组外壳5之间相互连接。所述调速器采用PWM调速器(脉宽调制调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组6和所述调速开关相连接,所述调速开关再通过导线与所述减速电机3相连接,采用所述调速开关调节所述减速电机3的开关及转速,从而通过下述主动送丝轮8的转速来精确控制送丝速度。所述电池组6为充电电池组,其上设置有充电插口7,保证续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51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光源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照明的发光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