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雾化器及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5210.5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9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易昌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昌昊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器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统香烟替代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烟用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烟作为香烟的替代品,因其使用方便、安全健康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烟民接受和喜爱。电子烟具有普通香烟的外形,通常由雾化器和电池组件组成,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吸出烟雾,在不使用时,可以直接收纳,放入口袋或背包中。
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器都包括用于产生烟雾的雾化部件,其进气方式主要分为上进气和下进气的方式。所谓上进气是指空气入口设于靠近吸嘴的一端,所谓下进气是指空气入口设于靠近电池组件的一端。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雾化器在设计成上进气的结构时,其气道都要经过雾化部件,这样使得雾化部件内的气道制作比较复杂,雾化部件的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上进气方式中进气结构简单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用于与外部供电电源组合形成电子烟,其包括抽吸端、电连接端、外壳、内壳、导气管和雾化组件,所述外壳和内壳均抵接所述抽吸端和电连接端从而形成密闭的储油腔,所述导气管套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内壳内并与该内壳一起围成进气通道,所述抽吸端设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导气管的下方并与所述导气管的底部存在一定距离,所述导气管和进气通道通过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导气管之间的间距来实现连通。
优选地,所述导气管和雾化组件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mm—5mm。
优选地,所述导气管和雾化组件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mm—3mm。
优选地,所述导气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抽吸端,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内壳内。
优选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导油件和接触所述导油件的发热元件。
优选地,所述导油件和发热元件的轴线与所述导气管的轴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导油件和发热元件的轴线与所述导气管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导油件由棉质材料或玻纤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抽吸端的外形设置成便于用户抽吸的形状,所述外壳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雾化器和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用于给所述雾化器供电,所述雾化器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描述的雾化器。
相比于现有的雾化器和电子烟,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雾化组件位于所述导气管的下方并与所述导气管的底部存在一定距离,所述导气管和进气通道通过所述雾化组件与导气管之间的间距来实现连通,因此外界的空气先从所述进气口进入并经由所述进气通道到达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导气管之间的间距后带着烟雾进入所述导气管流出。即本技术方案中气流是不经过所述雾化组件的,气流在需要改变方向进入导气管时,会在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导气管之间的间隔空间内形成一个气流漩涡将所述雾化组件形成的烟雾带出,如此使得雾化组件内不需要再设置过气通道仍然可以把烟雾导出,降低了雾化组件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雾化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雾化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种雾化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电子烟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具体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昌昊,未经易昌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52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变速器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传动带式无级变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