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显示屏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6894.0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0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余清;黄波;于永国;余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B08B17/04;B08B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310 | 代理人: | 王如意 |
地址: | 46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显示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显示屏。
背景技术
显示屏是电脑重要的显示设备,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办公,显示屏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在屏幕的表面积累灰尘,这样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573494.8,其公开了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器本体,所述显示器本体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所述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之间设有显示屏,所述上边框上安装有遮挡装置,所述遮挡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长度与所述上边框的长度相适应,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上边框上且与所述上边框平行,所述转轴上环绕有卷帘。遮挡装置的设置,可以在使用者不使用电脑时将转轴上的卷帘放下,卷帘放下后,可将显示屏遮住,从而防止灰尘粘在显示屏上,保证显示屏的清晰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灰尘粘在显示屏上,但其结构较为简单,灰尘还是会从卷帘的底部、两侧落到屏幕上,因此,如果长时间放置,屏幕上仍然会沾染灰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计算机显示屏,包括屏幕外壳和屏幕底座,屏幕外壳支撑在屏幕底座上,且屏幕底座与屏幕外壳连接的部位排布有多个起加固作用的三角连接板,屏幕外壳的顶部为卷簧套筒,卷簧套筒内部固定有卷簧固定杆,多条卷簧的内端分别固定在卷簧固定杆上,每条卷簧的外端则分别固定在收卷筒的内侧壁上,屏幕外壳的前侧通过两个对称的连接板支撑有挡板,两块对称的挡板之间为挡板连接板,屏幕则嵌在屏幕外壳内部,收卷筒的外侧壁上收卷有宽度大于屏幕宽度的卷帘布,卷帘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卷帘拉动板,卷帘布与卷帘拉动板宽度相同,卷帘拉动板的两端则分别位于两侧的挡板与屏幕外壳形成的夹缝内,卷帘拉动板上方两侧分别通过转棍支撑座支撑有两条平行的导向转棍,且卷帘布贯穿于两条平行的导向转棍之间,卷帘拉动板的内侧设置有一层海绵条,卷帘拉动板的外侧则设置推动板,卷帘拉动板位于挡板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轮固定片,每个滑轮固定片分别设置有两条导向杆,每条导向杆分别位于卷帘拉动板的导向杆滑道内,每个滑轮固定片的另一面则分别设置有两个与挡板内侧面接触的支撑滑轮,两条导向杆之间的卷帘拉动板内分别设置有压簧腔,压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压簧腔侧壁上,压簧的另一端则与滑轮固定片固定连接,卷帘拉动板的中间部位留有固定孔,两块挡板之间的挡板连接板中间部位上贯穿有带拉环的滑动柱,滑动柱的另一端则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孔相对应的挡柱,挡柱与挡板连接板内侧壁之间的滑动柱上套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显示屏,卷帘布被拉下以后,卷帘布的两侧位于两侧的挡板内侧,卷帘布的下端则有海绵条,海绵条能够防止灰尘从底部与屏幕接触,使卷帘布被拉下后形成一个相对与外界隔离的空间,会完全覆盖住屏幕,有效防止灰尘在屏幕上的积累,而且,压簧处在压缩状态,这样通过压簧的作用,可以使海绵条紧紧的与屏幕接触,因此,在打开卷帘布,即收起卷帘布的时候,卷帘布带动海绵条向上滑动,使海绵条完成一次对屏幕的擦除,充分利用卷帘布收起这一过程完成对屏幕的擦除,所以即使屏幕上有少量的灰尘,也能在卷帘布收起这一短暂的过程中,通过擦屏幕的方式,使屏幕变得彻底干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挡柱插在固定孔内将卷帘拉动板固定住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屏幕外壳 2屏幕底座 3三角连接板 4卷簧套筒 5卷簧固定杆 6卷簧 7收卷筒 8连接板 9挡板 10屏幕 11卷帘布 12卷帘拉动板 13转棍支撑座 14导向转棍 15海绵条 16推动板 17滑轮固定片 18导向杆 19导向杆滑道 20支撑滑轮 21压簧腔 22压簧 23固定孔 24拉环 25滑动柱 26挡柱 2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6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