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边梁组件以及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37633.0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3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一;韩二红;刘增寿;黄创举;张明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边 组件 以及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边梁组件以及具有该上边梁组件的车身。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汽车碰撞安全性重视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对前围总成结构加强,对纵梁设计吸能、溃缩结构,以此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碰撞后前围侵入量,有限地提升生存空间,但仍无法高效分解传递受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力通道单一、传力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上边梁组件,以解决传力通道单一、传力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上边梁组件,包括:上边梁,所述上边梁在水平面的投影呈直线形,所述上边梁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向内倾斜,所述上边梁的前部呈弧形且前下端适于与前纵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包括:弧形段和平直段,所述弧形段连接在所述平直段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支架的内端适于连接在所述前纵梁的外侧且外端连接在所述上边梁的前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一支架板呈U形,所述第二支架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板的开口处且密封所述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适于连接在所述上边梁和所述前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上边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上边梁的前下端的后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连接在所述上边梁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下端适于连接至所述前纵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连接在所述上边梁和所述前纵梁之间,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上边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上边梁的连接处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弧形段上,所述第三支架连接在所述平直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的宽度从前向后递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边梁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边梁组件,通过设置上边梁,可以在前纵梁和A柱之间传递碰撞力,而且可以提升车辆的偏置碰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包括上述的上边梁组件。
所述车身与上述上边梁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不同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重的前围板的后视图;
图5为前围上横梁、前围下竖梁和前围板中通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前纵梁和上边梁的配合俯视图;
图7为沿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前纵梁和上边梁的配合立体图;
图9为前纵梁和上边梁的配合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沿图10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前纵梁、门槛梁、前地板纵梁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中区域C的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沿图15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的前舱的立体图;
图18为前围板和侧围板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沿图20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20为上边梁、A柱和后围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21为沿图22中G-G方向的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中的地板的俯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的立体图;
图24为在车辆侧碰时前围上横梁、前围下竖梁和前围板中通道的碰撞力传递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37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以及车辆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双闭合件系统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