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五金注塑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0464.6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3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嘉豪馨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五金 注塑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五金注塑外壳。
技术背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塑胶外壳,五金外壳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为使产品能轻、薄、短、小,兼顾金属外观质感,兴起了塑胶和五金一体注塑的新工艺。这种新工艺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物理结构来迫使塑胶体和五金体结合在一起,而是通过表面接触,锚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注塑的外壳,内部空间充足,结构简单,高效快捷。如图1所示,由于塑胶体和五金体的接触面积过小,锚合力相对会小,塑胶体和五金体连接处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就容易造成如图2所示的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五金注塑外壳,以解决现有塑胶五金注塑外壳因塑胶体和五金体的接触面积过小而导致塑胶体和五金体连接处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塑胶五金注塑外壳,包括塑胶体体和和与所述胶体体锚合连接的五金体,其特征是,在所述胶体体与五金体锚合位置处的内侧面还设置有跨越所述胶体体与五金体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紧密配合的塑胶构件。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胶体体与五金体锚合位置处的内侧面还设置有跨越所述胶体体与五金体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紧密配合的塑胶构件,增大了塑胶体和五金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增强了塑胶体和五金体之间的锚合力,使塑胶体和五金体连接处不容易断裂,解决了现有塑胶五金注塑外壳因塑胶体和五金体的接触面积过小而导致塑胶体和五金体连接处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塑胶五金注塑外壳的塑胶体和五金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塑胶五金注塑外壳的塑胶体和五金体连接处断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塑胶五金注塑外壳在胶体体与五金体锚合位置处的内侧面设置有跨越胶体体与五金体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塑胶五金注塑外壳在胶体体与五金体锚合位置处的内侧面的凹槽内设置与凹槽紧密配合的塑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胶体体,2为五金体,3为凹槽,4为塑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塑胶五金注塑外壳,包括塑胶体体和和与所述胶体体1锚合连接的五金体2,在胶体体1与五金体2锚合位置处的内侧面还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跨越胶体体1与五金体2的凹槽3,凹槽3内设置有与凹槽3紧密配合的塑胶构件4。
由于本新型塑胶体1和五金体2一体注塑工艺,是通过一种电化学氧化工艺,使得铝基材表面的产生直径为18-22纳米的小孔,注塑时,塑胶体1的塑胶渗入纳米小孔中,和五金体2锚合在一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面积越大,纳米小孔越多,塑胶体1和五金体2的锚合力越大。按照这个原理,我们要解决断胶这个问题,必须加大塑胶体1和五金体2的锚合接触面积。
第一步:五金在做B(铝合金做纳米处理的一种公知方法)处理前,粗锣外形时,在不影响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在内侧面壁上锣出如图3所示的凹槽3,增加内侧面的接触面积。
第二步是:在不影响外壳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增加一个塑胶构件4,塑胶直接覆盖在内侧面壁上,呈面积最大化分布。
通过以上改进,其他胶体体1与五金体2锚合位置处的内侧面部位也都做同样的处理,塑胶体1和五金体2结合得非常紧密,外壳的成品良率也很高,经测试拉拔力可以达到80-100公斤,不轻易断裂,而且浸泡到酸碱溶液里面,也不会出现漏酸或者脱胶的现象。解决了现有塑胶五金注塑外壳因塑胶体1和五金体2的接触面积过小而导致塑胶体1和五金体2连接处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嘉豪馨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嘉豪馨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0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变速箱用输入一轴及其粗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曲轴连杆颈油腔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