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4440.8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0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宗霖;王清霖;罗秉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G06F3/041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曾莺华 |
地址: | 2015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光板。
背景技术
鉴于导光板的优异导光特性,因此目前已被大量被使用于显示设备中,以导引入射光线形成所需的面光源提供予显示面板。导光板可搭配如LED灯条等光源,将高指向性的光线透过导光板导引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现今市面上的显示设备大致可区分为反射式显示器或穿透式显示器。穿透式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采于面板下方设置导光板搭配光源使用,以获得所需光线形成显示画面,一般称该种导光板为背光板。反射式显示器例如电子书(Electro-phonetic display,EPD),透过反射环境光的方式形成显示画面。然而,为避免反射式显示器在室内或较暗环境下使用时,因环境光线不足导致显示质量下降,遂出现使用导光板作为补强光源的反射式显示器。由于导光板会设置于显示面板前侧,以朝显示面板出光供其利用反射原理达到显示画面的功效,因此业界多半称之为前光板,而前光板搭载光源的组装结构则称之为前光模组。
近年来,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反射式显示器朝轻薄方向发展,并逐渐应用于可携式产品中。且随科技发展,显示器已不再单纯做为显示影像之用,而衍生结合其他功能的需求,由此提升产品整体的便利性与功能性。因此,如何有效从降低前光板或前光模组的厚度而减缩应用的电子产品厚度,以及增加其使用效能等目标,是为相关厂商当前重要的开发要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前光板较厚的缺陷,提供一种前光板,其可兼具多种功能,以有效降低整体厚度与制造成本,符合显示设备的薄型与多元化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前光板,用于设置于一反射式显示器,其特点在于,该前光板包括:
一入光面,用于接收一LED光源的光线;
一第一表面,垂直邻接该入光面;
若干光学微结构,布设于该第一表面用于形成出光;
一第二表面,垂直邻接该入光面且相对该第一表面设置;
一第一电路,布设于该第二表面且为可透光;及
一第二电路,布设于该第二表面,且该第二电路位于该第一电路一侧并与该第一电路相互电连接。
由此,通过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的设置即可让前光板同时具有导光与电传导功能。
本实用新型也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揭示一种前光模组,包括如前所述的前光板;一第一光学胶,设于该第一表面且覆盖该些光学微结构,用于使该前光板黏固于该反射式显示器;及一第二光学胶,设于该第二表面且覆盖该第一电路,用于黏固一盖板。通过第一光学胶与第二光学胶使前光板可搭配盖板组配形成模组,并进一步黏固于反射式显示器。
较佳地,该前光板的材料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其中一种,以具有耐热且可承载电路的材料特性。
较佳地,该第一电路为电容式触控感应电路,第一电路可为利用若干电容传感器所连接而成的电路,以使前光板具有触控感应功能。
较佳地,该第一电路为电阻式触控感应电路,第一电路可为利用若干电阻传感器所连接而成的电路,以顺应压力而形成导通状态,让前光板具有触控感应功能。
较佳地,该第一电路为奈米电路,通过利用微小线路而具有较佳的弯曲容忍度,可以使第一电路随前光板一同形变而不易断裂或脱落。
较佳地,该前光板还包括一第三电路,该第三电路布设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且与该LED光源电连接。由此,可让LED光源与前光板形成一体式结构,无须另通过电路板设置LED光源而造成组装的不易及提高制造成本,并且有效减缩了前光板与前光模组的整体厚度。
较佳地,该前光板还包括一第三电路,该第三电路通过一软性电路板与该LED光源相互电连接。由此,通过软性电路板可任意弯折的可挠性质,避免增加整体厚度,且通过第三电路可让LED光源与前光板组设为一体。
较佳地,该第二表面由该第二表面的边缘向内依次具有一过渡区及一可视区,且该第一电路位于该可视区内,该第二电路位于该过渡区内。由此,位于可视区中的第一电路即可作为传递触控讯号之用,而第二电路则为后端讯号传输的桥梁,并可为边框所遮蔽。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44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