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卡车车身控制器线下独立刷写的操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5774.7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7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朝;罗楠;陈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3/12 | 分类号: | G05D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1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卡车 车身 控制器 独立 操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车车身控制器线下独立刷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卡车车身控制器线下独立刷写的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控制器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由于车辆控制器涉及控制器程序,一直以来都是整车生产控制中的难点,目前整车生产过程中对车辆控制器的生产控制主要有两种形式。1、根据不同车型配置的不同程序文件,在整车下线时刷写。缺点:生产线现场设备、电源等各种原因容易造成程序刷写不成功,车辆不能正常下线,造成生产线误工。2、控制器程序由供应商完成刷新,对各种控制器分配不同编号,整车装配厂按照编号进行装配,不进行程序刷写的操作。缺点:根据车辆配置不同,相同硬件不同程序软件的控制器将会产生多种产品编号,容易混淆,现场生产控制困难。
基于目前整车生产过程中对卡车车身控制器线下独立刷写时出现连接车身控制器的控制端口比较多,在进行独立刷写前需要将诸多端口与相应的接口一一相对应地连接起来,操作繁琐,费时费力。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卡车车身控制器线下独立刷写的操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相同硬件不同程序软件的控制器会产生多种产品编号,容易混淆,现场生产控制困难,生产现场各种原因导致的程序刷写不成功车辆不能正常下线,以及在程序刷写过程中车身控制器的控制端口较多,在进行独立刷写前需要将诸多端口与相应的接口一一相对应地连接起来,操作繁琐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用于卡车车身控制器线下独立刷写的操作平台,不需要整车环境单独进行程序的刷新,刷写成功后装车,避免因程序刷写不成功造成的生产线误工。
一种用于卡车车身控制器线下独立刷写的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台,位于所述操作台上的计算机,其中,在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顶面开设有滑槽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两端分别设有支架和支撑板,在所述支架和支撑板之间跨接有刷写线束插板移动机构,在所述支撑板外侧的操作平台上设有控制器固定盒。
所述刷写线束插板移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支撑板之间的传动丝杠I和传动丝杠II,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丝杠I和传动丝杠II上的从动齿轮I和从动齿轮II,与所述从动齿轮I和从动齿轮II相靠接的主动齿轮,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的转轴相连接的减速电机,以及置于所述传动丝杠I和传动丝杠II之间的刷写线束插板移动构件。
所述刷写线束插板移动构件包括两侧开设有半圆形卡槽的移动块,与所述移动块底面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设有连接套,与所述连接套铰接的线束插板,所述线束插板沿所述导向座的滑槽滑动,所述线束插板的线束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机的输出接口,所述线束插板线束的输出端为弹簧片接口。
所述移动块两侧的半圆形卡槽内侧面连续设有与所述传动丝杠I和传动丝杠II相配合的齿槽。
所述控制器固定盒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外侧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相配合的夹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和夹板侧面的伸缩弹簧。
所述线束插板顶部相对设有两支撑杆,在所述两支撑杆的顶部各设有圆环形连接套,所述环形连接套与所述连接套通过连接轴相连接。
所述支架和支撑板上各设置固定所述传动丝杠I和传动丝杠II的环形固定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对各种编号的控制器所需要的程序由计算机一一地进行程序刷写操作,刷写线束插板移动机构使得计算机的线束插板与需要刷写程序的控制器端口准确、快速插接;控制器固定盒的固定座与夹板相对距离是通过伸缩弹簧进行自动调节,可以对不同尺寸规格的控制器进行线下刷写程序,有利于生产线生产控制,并且能快速便捷进行程序刷写操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刷写线束插板移动构件、计算机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器固定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刷写线束实际接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5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翼模型横向控制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顶升旋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