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6001.0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0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沈祺;仝志明;杨从明;马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2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很大程度上受到动力电池性能的影响,作为成熟的车用动力电池,需要达到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低价格,长寿命,良好的安全性等要求。
改善电池能量密度的方式除了通过提高电池的化学性能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电芯的组装方式进行改善。现有的动力电池组大多采用单列单体电芯串并联形成电池模块,加上管理系统和温控系统,电池模块整体能量密度较低。
专利号为CN20404568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块。该专利的技术方案是:子模块采用两个电芯相邻并排安置,将两个单个电芯的塑胶件的外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或制成一体式,之间无间隔连通,使两个电芯固定在一个整体的塑胶件中,两个电芯极耳之间并通过并联连接形成子模块;多个子模块进行串联,形成动力电池模块组。该专利构成的电池模块组包含两列电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芯的排布更加紧密,但是子模块连接两个单个电芯的塑胶件的设置加大了电池模块组的重量,且不利于电芯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具备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包括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电芯阵列A和电芯阵列B,所述电芯阵列A包括数片堆叠排列的片状电芯,所述电芯阵列B包括数片堆叠排列的片状电芯;所述电芯阵列A和电芯阵列B沿片状电芯堆叠方向成两列并排设置且不互相接触,所述电芯阵列A中所有片状电芯的极耳均在电芯组的左侧,所述电芯阵列B中所有片状电芯的极耳均在电芯组的右侧。
所述电芯组还包括散热片,散热片位于相互堆叠的片状电芯之间,且电芯阵列A和电芯阵列B中的散热片对称设置,所述对称设置的两片散热片通过绝缘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电芯阵列A和电芯阵列B沿片状电芯堆叠方向成两列并排设置的方式使电池模块中的电芯排布更加紧凑,有效利用了电池模块的空间,提高了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极耳的分布方式使得电芯阵列A和电芯阵列B的极耳互不干扰,且电芯阵列结构对称,便于电芯有序排列后对电芯阵列进行串并联连接。
所述散热片的分布方式使得散热片表面与片状电芯表面充分接触,能够更快地进行热传导,使片状电芯产生的热量直接快速地传导至散热片,提高了散热效率。所述电芯阵列A和电芯阵列B中的散热片对称设置,且通过绝缘连接件互相连接,使得电芯组各部位散热均匀,且有助于所述电芯阵列A和电芯阵列B中片状电芯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片状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与相应的集流片电连接。
与集流片电连接使得极耳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稳固,相对于导线连接的方式而言,提高了极耳之间的大电流通过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组还包括绝缘隔断条,所述绝缘隔断条设置在相互堆叠的相邻两片片状电芯的极耳之间。
绝缘隔断条的设置使得相邻两片片状电芯的极耳互不干扰,同时可以保护极耳,防止极耳在车辆出现颠簸或撞击时发生弯折或折断,并且所述绝缘隔断条的两端包括孔或槽等结构便于后期对电芯组阵列进行紧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的上底端和/或下底端包括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的弯折面与所在侧的电芯组表面平行。
所述弯折面从散热片延伸至电芯组的表面,有利于将散热片主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加快了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连接件在垂直于散热片的方向上包括凸起的凸块。
所述凸起的凸块为具有厚度的几何体结构,其凸出的高度取决于两片散热片之间所夹电芯的厚度,该凸块有助于所述电芯阵列A和电芯阵列B之间的绝缘和定位,保持两个电芯阵列不互相接触,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靠近极耳一侧还设置绝缘固定框,且所述绝缘固定框位于所述散热片相邻两片片状电芯的极耳之间。
绝缘固定框的设置使得散热片相邻两片片状电芯的极耳及散热片这三者之间互不干扰,防止散热片与极耳接触发生短路,同时保护极耳,防止极耳在车辆出现颠簸或撞击时发生弯折或折断,并且所述绝缘固定框的两端包括孔或槽等结构便于后期对电芯组阵列的紧固,有助于两列电芯阵列的紧凑有序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两块端板,所述两块端板分别设置在电芯组的两端并与所述电芯阵列A和电芯阵列B两端端面均贴合接触,夹紧整个电芯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未经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6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