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孔并行微型顶管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7112.3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6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邓金城;韩星亮;赵立庚;帅军;杨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鑫大禹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E21D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孔 并行 微型 施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孔并行微型顶管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这种施工方法进度缓慢,并且安全度差,线路经常由于施工空间狭窄堵塞,对于材料用量消耗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四孔并行微型顶管施工结构,采用管体隧道和围护桩的配合使用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应用了滑轨和工字形钢导轨的管体隧道使施工速度大幅提高,同时采用导向套筒可以避免管道线路的堵塞和节约材料,保证每处管体套筒中都可同时施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孔并行微型顶管施工结构,包括穿射在地面下的管体隧道,所述管体隧道左侧设有始发井,所述始发井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多根围护桩,所述始发井一侧设有后背梁,所述后背梁外侧面上设有多个顶铁,所述顶铁一侧设有与顶铁配合的顶镐,所述顶镐的一端与顶管的外端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顶管的内端伸入在管体隧道,所述顶管上部和顶管下部均设有固定基座,所述顶管的内端下部焊接有滑轨,所述顶管下方设有沿着滑轨滑动的滑道,所述滑道上设有工字钢导轨,所述工字钢导轨与滑道的上表面垂直焊接锚固,所述管体隧道的内部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中空的管体导向套筒,所述管体导向套筒内穿设有多根由箍筋捆扎固定的软质管体。
优选的是,所述始发井深3-9m,长宽2-4m。
优选的是,所述围护桩均匀分布共四根,围护桩的高度为4-10m。
优选的是,所述顶铁为圆柱铁片。
优选的是,所述工字钢间距为100cm。
优选的是,所述软质管体均为PE管。
优选的是,所述管体导向套筒的直径与管体隧道的直径之比为1:2.5至1:3,所述管体导向套筒为空心钢套。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管体隧道和围护桩的配合使用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应用了滑轨和工字形钢导轨的管体隧道使施工速度大幅提高,同时采用导向套筒可以避免管道线路的堵塞和节约材料,保证每处管体套筒中都可同时施工,进而四孔并行顶管施工,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体隧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隧道;2、始发井;3、围护桩;4、后背梁;5、顶铁;6、顶镐;7、固定基座;8、滑轨;9、工字钢导轨;10、导向套筒;11、软质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鑫大禹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鑫大禹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7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