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隔震系统用端面滚动限位/复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8181.6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1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华;贺永胜;张洪海;董宏晓;吕学利;谢清粮;陈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2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系统 端面 滚动 限位 复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减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整体隔震系统用端面滚动限位/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对隔震性能的要求,隔震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般都设计得较低,为此,整体隔震系统底部隔震器一般采用结构紧凑、承载力大的钢丝绳隔震器,这就导致在较大的冲击作用下隔震系统会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有时会超出系统相对位移的容许范围,甚至会超出隔震元件本身的变形范围。研究表明,钢丝绳隔震器侧向位移超出一定范围时,自身的回弹力将逐渐削弱,而产生的摩擦力却逐渐增大,使得回弹力克服不了摩擦形成的阻力,从而不能复位。
限位/复位装置的限位作用表现在:由于钢丝绳隔震器受到水平向最大容许位移限制,为了保证钢丝绳隔震器在容许位移范围内工作,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限位。限位/复位装置的复位作用表现在:当整体隔震系统受到超出设计预期的爆炸冲击震动输入时,底部钢丝绳隔震器水平向产生过大位移导致自复位功能削弱,此时则需依靠限位/复位装置进行复位。而在未超出设计预期的震动输入时,限位/复位装置不发挥作用。通过设置限位/复位装置,进一步提高了整体隔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方便、成本低、限位复位效果好的一种整体隔震系统用端面滚动限位/复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整体隔震系统用端面滚动限位/复位装置,包括有外连接板、弹性体、内连接板、法兰盘、保持架、滚珠,在外连接板与内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体;所述的弹性体两端分别与外连接板、内连接板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的内连接板上一面设置有保持架、法兰盘,法兰盘外部形状与保持架内部形状吻合,法兰盘上设置有通孔,将法兰盘与保持架搭接后,保持架用螺纹连接方式与法兰盘连接;所述的保持架内设置有滚珠。
一种整体隔震系统用端面滚动限位/复位装置,所述法兰盘设置有用于在内连接板上固定保持架的锥面形状。
一种整体隔震系统用端面滚动限位/复位装置,所述外连接板上设置有通过连接螺栓将限位/复位装置与墙体结构相连的条形孔。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种整体隔震系统用端面滚动限位/复位装置,主要针对当整体隔震系统底部钢丝绳隔震器水平向的限位和复位。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弹性体削减整体隔震系统冲击震动效应,由滚珠的滚动摩擦方式避免限位/复位装置影响系统垂直向的隔震效果,确保整体隔震系统在冲击振动激励下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连接板,2、弹性体,3、内连接板,4、保持架, 5、滚珠,6、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所示:所述的一种整体隔震系统用端面滚动限位/复位装置包括有外连接板1、弹性体2、内连接板3、保持架5、滚珠6、法兰盘4。在外连接板1上设置有条形孔,连接螺栓插入条形孔将限位/复位装置与墙体等结构相连。将弹性体2与外连接板1、内连接板3分别进行螺纹连接,将滚珠6安装在保持架5上,法兰盘4外部形状与保持架5内部形状吻合,法兰盘4上设置有通孔,将法兰盘4与保持架5搭接后,用螺纹连接方式将法兰盘4连接在内连接板3上。
根据整体隔震系统限位/复位安装位置要求将整体隔震系统用端面滚动限位/复位装置安装在结构上。当整体隔震系统受到超出系统水平向相对位移的容许范围冲击震动作用时,弹性体2压缩变形,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实现整体隔震系统的限位/复位,由滚珠的滚动摩擦方式避免限位/复位装置影响系统垂直向的隔震效果,有效保护底部隔震器和整体隔震系统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81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式扭簧接头
- 下一篇:带有卡环的阻尼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