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弹片、载体和线圈的装配结构及音圈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8856.7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8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谢荣富;王振林;刘传飞;秦攀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H02K41/03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片 载体 线圈 装配 结构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圈马达的组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下弹片、载体和线圈的装配结构及音圈马达。
背景技术
音圈马达适合作为数码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摄像模块的驱动装置。
目前,音圈马达的载体的下凸沿上都会设置有两个绕线柱,用于将线圈的起始线的线头和终止线的线头分别缠绕在绕线柱上,然后通过点锡膏焊接的方式将下弹片分别两个绕线柱连接,以实现线圈和下弹片之间的电连接,但是,将线圈的两个线头缠绕在绕线柱上一般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完成,线头细小,肉眼难以识别,效率不高,而且绕线的过程中也经常因为人工的拉扯线头导致线头的断掉,点锡膏焊接的方式也容易在音圈马达内部留下锡膏残留,导致音圈马达的污染和性能下降。
在一份申请号为201720185662X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到了一种载体和线圈的装配结构,该装配结构将缠绕在载体上的线圈的起始线和终止线采用跳线的方式绕到载体的下凸沿表面直接与下弹片相接触实现电连接,但是这种装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起始线和终止线容易发生移位、断裂等问题,而且起始线和终止线与下弹片的接触面积小,电阻较大;并且在装配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载体和下弹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弹片、载体和线圈的装配结构及音圈马达。该装配结构能够解决线圈的起始线和终止线在跳线后容易移位、断裂等问题,加大了起始线和终止线与下弹片的导电面积,减小了电阻,且能够省掉载体和下弹片之间的点胶工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下弹片、载体和线圈的装配结构,包括下弹片、载体和线圈;所述载体为套筒结构,其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凸沿和下凸沿,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上凸沿和下凸沿之间,所述下弹片设置在所述下凸沿远离上凸沿的一面;所述线圈的起始线的线头设置在所述上凸沿和下凸沿之间,所述起始线绕至所述下凸沿远离所述线圈的一面上,再绕回所述上凸沿和下凸沿之间;所述线圈的终止线的线头设置在所述上凸沿和下凸沿之间,所述终止线绕至所述下凸沿远离所述线圈的一面上,再绕回所述上凸沿和下凸沿之间;所述下凸沿靠近下弹片的一面设置有走线凹槽,所述线圈的起始线和终止线设置在所述走线凹槽内,且所述走线凹槽内填充有导电胶以实现所述线圈和下弹片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弹片在走线凹槽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点胶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的起始线的线头设置在所述线圈的最内层。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的终止线的线头设置在所述线圈的最外层,并通过黏胶粘贴在所述线圈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凸沿远离所述线圈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柱,所述线圈的起始线和终止线分别沿所述若干定位柱和所述载体的套筒结构之间走线,所述走线凹槽设置在所述若干定位柱和所述载体的套筒结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下弹片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与所述载体的下凸沿上的若干定位柱相配合。
一种音圈马达,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上述的下弹片、载体和线圈的装配结构,所述线圈的外围设置有磁性组件。
所述磁性组件为四块永磁体。
所述磁性组件的外围还设有磁轭。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装配结构的线圈的起始线和终止线采用跳线的方式绕到载体的下凸沿表面,并通过在下凸沿上设置容纳起始线和终止线的走线凹槽,在走线凹槽内填充导电胶以实现线圈和下弹片的电连接,能够解决起始线和终止线在跳线后容易移位、断裂等问题,加大了起始线和终止线与下弹片的导电面积,且能够省掉载体和下弹片之间的点胶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载体和线圈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载体和线圈的装配结构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弹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88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GBT驱动保护电路和家用电器
- 下一篇:按键式人体红外感应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