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镍锌电池负极板的铜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0700.2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8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邓国梁;李宇明;刘东林;魏虎鸣;胡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市中金高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8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蒋尊龙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池 极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镍锌电池负极板的铜带,铜带的厚度为0.03‑0.20毫米,铜带的表面镀有锡层,所述锡层的厚度为1‑6微米,铜带上冲有通孔,通孔为圆孔、方形孔、菱形孔或三角形孔。通过铜带的镀层、孔的形状设计,使得电池的内阻得到降低,电池的电流密度得到提高;且当孔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时,效果最佳;并进一步调整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使得铜带达到合适的孔隙率,且保证在生产时不容易被撕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镍锌电池负极板的铜带。
背景技术
镍锌电池与镍氢、镍镉电池相比,具有电压高、放电电流强的特点。镍锌电池中镍作为正极,主要活性材料为Ni(OH)
在电池的负极板上的集流体上附着负极活性材料,集流体用于收集电子、汇集电流,在镍锌电池中集流体主要为冲孔的铜带制成。但是纯的铜带制成的集流体用于镍锌电池中,有析氢的问题出现。
集流体上冲孔的目的,其一是活性材料通过孔区连接,起到一种铆钉一样的作用,将骨架板面两边的活性材料紧紧地粘附在板面上;其二是通过有序排列可提高孔隙率,就能多填充活性材料,有利于提高电池容量。
集流体的制作都是利用铜带冲孔后再进行切割。现有工艺中,铜带冲孔基本都是圆孔,因为圆孔是最容易加工的。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在充、放电过程中,当孔面积相同时,圆孔中心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电子迁移的距离最长,造成电池内阻升高,不利于降低电池内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镍锌电池负极板提供一种合适的用于集流体的铜带,可有效地防止氢气析出;铜带通过现有加工方法可以容易获得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镍锌电池负极板的铜带,铜带的厚度为0.03-0.20毫米,铜带的表面镀有锡层,所述锡层的厚度为1-6微米,铜带上冲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孔、方形孔、菱形孔、三角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集流体的孔隙率为30%-45%。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孔面积为0.866-1.732mm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三角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等边三角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2mm。
进一步地,所述等边三角形通孔在铜带上排列为若干排和列,所述等边三角形分为正立等边三角形和倒立等边三角形,每一排通孔中,正立等边三角形和倒立等边三角形交替布置;每一列通孔中,等边三角形均为正立等边三角形或倒立等边三角形。
铜带的表面镀有锡层,是因为铁、镍等常用材料在充电时的负电位下易析氢,铜相对好些,最好的是锡,因此采用铜带镀锡作为集流体,可有效地防止氢气析出。
铜带的加工是连续进行的,铜带的宽度是一定的,长度可以很长,其结构类似于卷纸。为简化冲孔模具,按每冲压一次得到一排孔或一组孔。以每次冲压一排孔为例,铜带的长度方向上的孔称为一列,一列通孔的形状是一致的;而一排通孔中的形状可以有较多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发现冲压的圆孔(即圆形通孔)不利于降低电池内阻,可能是由于孔面积相同时,圆孔中心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电子迁移的距离最长造成的。而根据这一推论,本实用新型认为优选冲压非圆形孔,在这些非圆形孔中,等边三角形孔在降低内阻上最为有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铜带的镀层、孔的形状设计,使得电池的内阻得到降低,电池的电流密度得到提高;且当孔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时,效果最佳;并进一步调整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使得铜带达到合适的孔隙率,且保证在生产时不容易被撕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市中金高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市中金高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0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