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2715.2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3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辉;杨文彬;张焱;曹罡;张无奈;袁庆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李鑫 |
地址: | 71000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毒棉 弧形结构 夹持槽 腹腔引流管 接触圈 引流管 封口 本实用新型 夹持结构 医疗领域 粘结结构 夹持 内壁 排出 圈夹 穿过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包含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被引流管穿过的接触圈,所述接触圈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包含边侧的边侧粘结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内壁上包含一圈夹持槽,夹持槽中能夹持消毒棉。有益效果:使用的时候,夹持槽一圈能更换其中的消毒棉,消毒棉维持比较干净,同时消毒棉能吸收不小心从周围排出的液体,保持一个比较干净的环境,消毒棉能够不断更换。夹持槽为类似快封口的夹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腹腔引流管的管子与皮肤接触处,不够紧密,就会导致多余的液体从管子外面渗透在皮肤和衣服上,这样就会腐蚀皮肤,不利于病情恢复,会加大换药次数,这样无形中加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新型腹腔引流管,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包含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被引流管穿过的接触圈,所述接触圈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包含边侧的边侧粘结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内壁上包含一圈夹持槽,夹持槽中能夹持消毒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连接弧形结构内部的引流外管,所述引流外管连接抽取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抽取结构为抽取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边侧粘结结构为医用双面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弧形结构和引流管接触的位置包含软质垫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软质垫层为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弧形结构为塑料材质。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的时候,夹持槽一圈能更换其中的消毒棉,消毒棉维持比较干净,同时消毒棉能吸收不小心从周围排出的液体,保持一个比较干净的环境,消毒棉能够不断更换。夹持槽为类似快封口的夹持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接触皮肤部分的细节图;
其中:1.引流管;2.接触圈;3.引流外管;4.夹持槽;5.吸收棉;6.边侧粘贴结构;7.抽取结构;8.软质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包含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被引流管穿过的接触圈,所述接触圈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包含边侧的边侧粘结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内壁上包含一圈夹持槽,夹持槽中能夹持消毒棉。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使用的时候,夹持槽一圈能更换其中的消毒棉,消毒棉维持比较干净,同时消毒棉能吸收不小心从周围排出的液体,保持一个比较干净的环境,消毒棉能够不断更换。夹持槽为类似快封口的夹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2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滑肛门管
- 下一篇: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引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