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4327.8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7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董磊;吴永彬;李军;赵丽娜;冯晨;弓宝江;赵志刚;王朋;王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92 | 分类号: | E02F3/9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1 | 代理人: | 马俊芳 |
地址: | 30046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挖泥船 绞刀 双防石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疏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际经济交往范围的扩大海运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增加,港口及航道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吨位海运船舶需要对进港航行水域不断加深,疏浚工程项目中开挖大量风化岩的情况逐渐增多,坚硬风化岩的开挖给机械能力和开挖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施工中,当土质中含有大量石块,且石块大小不一,整体分布复杂时,将给疏浚过程带来很多的困难和麻烦;频繁的堵塞吸口、水下泵及舱内泵,影响土质吸入,且清理吸口和掏泵困难,船员掏泵一次就要半个多小时,且每岗要掏一到两次,不仅增加船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严重影响了船舶的正常施工生产,造成生产率的降低。不仅耽误了节点工期,还会造成的巨大亏损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避免石块卡堵吸口,使清理工作变的即方便又快捷,降低船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船舶施工效率,缩减施工工期等特点的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
本实用新型既起到了保护原有绞刀的完整性,又增加了绞刀刀臂内侧的耐磨强度,防止了石块以及杂物进入水下泥泵造成堵塞叶轮的作用,又可利用双防石环对绞刀轮毂进行保护。通过双防石环位置、间距以及角度的调整降低石块堵塞水下泵造成停工的几率,增加了船舶的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绞吸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包括两个直径不同的圆弧圆钢、直径圆钢。圆弧圆钢参照绞刀内部尺寸及水下泵和舱内泵叶轮流道尺寸定制两个直径不同的圆钢防石环。较大圆钢直径为180-200cm,较小圆钢直径160-180cm。
防石环用直径圆钢与绞刀臂进行焊接,其中,第一道防石环与大圈间距在20-30cm,两道防石环间距在40-50cm。直径圆钢长度按照两圆弧圆钢间距和角度进行截取,一般长度控制在15-30cm,保证焊接结构的强度要求。
合理调整两个环之间的间距及角度,焊接于挖岩绞刀内部,焊接圆弧圆钢与刀臂的直径圆钢焊接时,采取就近原则挨着刀臂直接焊接且防石环焊接处同一平面内,此技术方案对含有较多石块的土质较为适用。
焊接防石环的直径圆钢在采用上述方案的同时还可焊接相邻的刀臂上,这样固定防石环的直径圆钢呈立体多点网格式连接结构。多点式直径圆钢焊接,有利于增加整体结构的强度及紧密度。多点网格式结构焊接,更进一步控制了进入吸口石块的直径,此种技术方案对岩石土质较为适用。
本实用新型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其特点是: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包括直径不同的两个防石环和直径圆钢,两个防石环由直径圆钢焊接于挖岩绞刀,大直径防石环和小直径防石环平行设置于绞刀内部,大直径防石环和小直径防石环表面经过防磨处理。
本实用新型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其特点是:大直径防石环和小直径防石环为圆弧圆钢,分别用直径圆钢加固处理,直径圆钢与圆弧圆钢焊接呈三角形网格式连接结构,其中形成三角网格的两直径圆钢角度为30-40°,上下呈交叉网状形式结构。
所述的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其特点是:大直径防石环直径为180-200cm,与绞刀内部尺寸匹配;小直径防石环直径为160-180cm,与水下泵和舱内泵叶轮流道匹配。
所述的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其特点是:防石环用直径圆钢与绞刀臂进行焊接,大直径防石环与大圈间距在20-30cm,大直径防石环和小直径防石环间距为40-50cm。
所述的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其特点是:直径圆钢长度按照防石环间距和角度进行截取,长度为15-30cm,保证焊接结构的强度要求。
所述的挖泥船绞刀双防石环,其特点是:各圆钢焊接点都要做堆焊处理,且焊接后留有的间距尺寸都小于吸口、水下泵、舱内泵流道尺寸。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43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