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4788.5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7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汪文亮;刘勇;张家涛;石莉;付欣;刘名超;高得力;陈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碾压混凝土、常态混凝土入仓经常遇到入仓点与卸料点高差大的问题,比如:在调压井、闸门井、大坝混凝土。目前,常规的混凝土串筒一般采用串筒自身与混凝土摩擦及在串筒底部设置简易缓冲装置来减速、以此减少混凝土的骨料分离,同时对串筒的直径有严格要求。
现有的缓冲装置一般采用弹簧式缓冲板或直接用弹性板,这两种方式均采用了弹性材料,由于弹性材料容易失效,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混凝土的骨料分离现象仍然存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缓冲装置,能解决串筒容易产生骨料分析的问题,且维修少,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缓冲装置,包括弯管,弯管下端连接有一号串筒,一号串筒下端串联多个二号串筒;所述弯管拐角处设有合页,合页处铰接有挡板,所述一号串筒及二号串筒内均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套有转板。
所述弯管下端倾斜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45度。
所述各个串筒之间通过挂链、活动钩连接。
所述活动钩包括弹簧夹,弹簧夹前端设有正对的上弯钩和下弯钩,其中,上弯钩与下弯钩扣合时部分重叠。
所述各个固定轴在水平投影上面上呈30~60度夹角。
所述转板为与串筒相适应的圆柱体,圆柱体上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倾斜槽。
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缓冲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弯管、合页、挡板实现多级降速,最大限度的降低混凝土的骨料分离现象的发生率。
2)、通过设置活动的转板,在进行缓冲降速的过程中,故障发生率小,使用寿命长,相对于现有的弹簧式缓冲板、弹性板而言,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轴水平投影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板示意图。
图中:弯管1,一号串筒2,二号串筒3,合页4,挡板5,固定轴6,转板7,挂链8,活动钩9,弹簧夹10,上弯钩11,下弯钩12,倾斜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混凝土缓冲装置,包括弯管1,弯管1下端连接有一号串筒2,一号串筒2下端串联多个二号串筒3;所述弯管1拐角处焊接有合页4,合页4处铰接有挡板5,挡板5可绕合页的轴线自由旋转,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重力作用处于竖直状态,初始工作时,混凝土在此处受到第一次阻碍,当混凝土积累到一定量后,在后面混凝土的推力和混凝土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挡板推开并流下。所述一号串筒及二号串筒内均设有固定轴6,转板7通过水平通孔安装在固定轴6上、可沿固定轴6左右摆动,未工作时,转板7保持水平状态,当混凝土落下后,混凝土在转板处时,受到第二次阻碍。由于混凝土在转板7上左右分布不均,转板旋转、倾斜一定角度,混凝土经二次缓冲后落下,后续重复此过程。
相对于现有的弹簧式缓冲板而言,由于混凝土对缓冲板拍打频繁,而弹簧在频繁伸缩过程中容易失效;相对于另一种直接在串筒内安装弹性板而言,同样存在弹性板失效问题。当弹性板失效无法复原后,混凝土直接下落,混凝土的骨料分离现象仍然存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问题。因此本申请中,直接采用转板进行自动缓冲作用,不仅安装简单,而且效果显著,寿命长,减少维修次数。
所述弯管1下端倾斜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45度。通过设置一定的斜角,使混凝土逐级加速,进行过渡缓冲。
所述各个串筒之间通过挂链8、活动钩9连接。所述活动钩9包括弹簧夹10,弹簧夹10采用复位弹簧、销轴、夹体构成,为现有成熟技术,不在此赘述。弹簧夹10前端设有正对的上弯钩11和下弯钩12,其中,上弯钩11与下弯钩12扣合时部分重叠,下弯钩12焊接在串筒上。安装时,利用上一个串筒的弹簧夹10将上弯钩扬起,然后将下一个串筒的挂链穿过下弯钩,松开弹簧夹,实现自动闭合。由此结构,可完全避免常规挂钩挂链连接后因震动、撞击等导致连接失效的问题。
所述各个固定轴6在水平投影上面上呈30~60度夹角。这样,当混凝土被第一块转板分成两半下落后,经过下一块转板时被分成四半,在混凝土不断分块的过程中,混凝土分离时相互容易产生制约、阻碍,这样降低了下落速度,进一步实现缓冲的目的。
所述转板7为与串筒相适应的圆柱体,圆柱体上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倾斜槽13。倾斜槽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混凝土整体下滑的摩擦阻力,进一步降低下落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4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