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闭式悬挂烧烤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54881.6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0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玲;郭威;王金秋;王黎霞;周瑞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玲 |
主分类号: | A47J37/07 | 分类号: | A47J3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42 北京市房山区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式 悬挂 烧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野外烧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闭式悬挂烧烤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烧烤炉多为开放式,烧烤时需要人工不断进行翻动,烧烤人要承受高温的炙烤,导致环境污染,人工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迫切需要一种设备,在烧烤的同时,又不需要人工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密闭式悬挂烧烤炉,其能将几十个肉串同时挂在炉内进行定时烧烤,不需要人工翻转,减少了人工劳动量和提高了烧烤效率,同时还便于携带,不怕风雨,使用安全,将食材挂在炉内即可,野外烧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密闭式悬挂烧烤炉,其包括烤炉顶盖、烤炉本体、烧炭室、底座;
烤炉顶盖上设有排烟管或烟筒;
烤炉本体为分体可拆卸式结构,其分为烤炉上半部、烤炉下半部,烤炉上半部、烤炉下半部均为中空结构,烤炉上半部的下端与烤炉下半部的上端部密闭配合;
所述烤炉顶盖在烤炉上半部的开口进行密闭配合,烤炉上半部的内腔沿内壁设有至少一个悬挂结构;
所述烧炭室伸入到烤炉下半部内腔内,所述烧炭室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烤炉下半部的下端部由底座提供支撑;
所述烧炭室内部设有炉箅子,烧炭室包括筒型体,筒型体下部设有翻板,筒型体上设有进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挂结构为环形内圈,环形内圈外围与烤炉上半部的内腔壁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悬挂结构为多个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为三角架结构,三角架中心固定烧炭室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结构为进气口或进气管;所述的烤炉上半部的外壁设有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烤炉下半部分的壁厚为3~5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直径为250mm~320mm,烤炉上半部分直径300~330mm,高度230~210mm,壁厚3毫米,环形内圈直径为200~250mm;烤炉下半部分的上端直径为300~330mm,下端直径为140~170mm,高度280~3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烤炉上半部、烤炉下半部为筒形结构或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烟管直径为16~33mm,高度为160~250mm。
进一步地,所述筒型体的直径为130~150mm,高度为200~230mm,烧炭室壁厚2~4毫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对多个肉串同时进行烧烤(35-40个/次),将穿好的肉串挂在炉内即可,不用人工翻烤,一般的肉串25分钟可考好。
2、不怕风雨,使用安全,便于安装和拆卸。
3、组装携带方便。
4、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式悬挂烧烤炉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式悬挂烧烤炉的一个实施例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式悬挂烧烤炉的烧炭室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烤炉顶盖;2——烤炉上半部;3——烤炉下半部;4——烧炭室;5——筒型体;6——炉箅子;7——进气管;8——翻板;9——环形内圈;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考图1、图2、图3所示,密闭式悬挂烧烤炉包括烤炉顶盖1、烤炉本体、烧炭室4、底座。
烤炉顶盖上设有排烟管11或烟筒;烤炉本体为分体可拆卸式结构,其分为烤炉上半部2、烤炉下半部3,烤炉上半部、烤炉下半部均为中空结构,烤炉上半部的下端与烤炉下半部的上端部密闭配合;烤炉顶盖在烤炉上半部的开口进行密闭配合,烤炉上半部的内腔沿内壁设有至少一个悬挂结构;烧炭室伸入到烤炉下半部内腔内,所述烧炭室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烤炉下半部的下端部由底座提供支撑;烧炭室包括筒型体5,烧炭室内部设有炉箅子6,筒型体下部设有翻板8,筒型体上设有进气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悬挂结构为环形内圈9,环形内圈外围与烤炉上半部的内腔壁连接固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悬挂结构为多个挂钩。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底座为三角架结构,三角架中心固定烧炭室的外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结构为进气口或进气管7;所述的烤炉上半部的外壁设有提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烤炉下半部分的壁厚为3~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玲,未经王振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54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振性铁素体系不锈钢材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适应的混凝土细观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