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降低端子接触阻抗的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1070.9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2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益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旭立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郑健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端子 接触 阻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端子接触阻抗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日益发展,各个汽车生产企业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其中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进而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已趋于用电力取代了传统的燃料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强电线束是汽车电力传输系统的重要部分,强电线束接插件也成为强电线束的重要连接部件,汽车强电线束接插件用来实现电气连接或信号传递,其工作原理是由插座护套(材料为塑料)和插座端子(母端子)(材料为金属)的组合与插头护套(材料为塑料)和插头端子(公端子)(材料为金属)的组合插接在一起实现电路的连接。实现电路连接的主要部件是插头端子(公端子)和插座端子(母端子)。传统型的端子公母端匹配后,公母端子接触部位是公端端子周围表面,且不是全部面接触,这样导致接触阻抗(R1)较大,比较容易发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可降低端子接触阻抗的端子结构,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所述公端子上设置有第一接触件;所述母端子上设置有第二接触件;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在公母端子连接时,使公母端子间形成多点接触以降低公母端子的接触阻抗。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件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公端子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接触件包括:
第一弹性件,其位于第一空腔内;
第一电子插针,其一端与第一弹性件接触并位于第一空腔内,另一端伸出第一空腔外;
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母端子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接触件包括:
第二弹性件,其位于第二空腔内;
第二电子插针,其一端与第二弹性件接触并位于第二空腔内,另一端伸出第二空腔外;
其中,在公母端子连接时,所述第一电子插针与第二电子插针接触以压缩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电子插针与第一空腔内表面、母端子、第二弹性件形成多点接触以降低公母端子接触阻抗;所述第二电子插针与第二空腔内表面、公端子、第二弹性件形成多点接触以降低公母端子接触阻抗。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将第一电子插针的位置限定,并将位于第一空腔内的第一弹性件略微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钢,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角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电子插针和第二电子插针均为PIN针;所述第一电子插针和第二电子插针的轴向截面为T形、锥形、三角形、方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电子插针伸出第一空腔外的一端与公端子相接触的位置涂覆有光滑层;所述第二电子插针伸出第二空腔外的一端与母端子相接触的位置涂覆有光滑层;所述公端子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角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母端子内具有与公端子相匹配的横截面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件还包括环绕设置在公端子上的用于与母端子外壁接触的环绕接触部;所述环绕接触部内设置有多个与母端子外壁接触的接触弹片。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子插针伸出第一空腔外的一端具有多个第一接触臂,多个所述第一接触臂在公母端子连接时与母端子和/或第二电子插针形成多点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电子插针伸出第二空腔外的一端具有多个第二接触臂,多个所述第二接触臂在公母端子连接时与公端子和/或第一电子插针形成多点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子插针伸出第一空腔外的一端具有多个第一接触臂,所述第二电子插针伸出第二空腔外的一端具有多个第二接触臂,多个所述第一接触臂和多个所述第二接触臂在公母端子接触时交错分布且分别与母端子和公端子接触,同时相邻的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相互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公端子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二接触臂相匹配接触的第一接触腔;所述母端子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接触臂相匹配接触的第二接触腔。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件为设置在公端子上的公端子接触腔;
所述第二接触件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母端子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接触件包括:
第二弹性件,其位于第二空腔内;
第二电子插针,其一端与第二弹性件接触并位于第二空腔内,另一端伸出第二空腔外;
其中,在公母端子连接时,所述第二电子插针插入公端子接触腔内;所述第二电子插针与第二空腔内表面、公端子接触腔、第二弹性件形成多点接触以降低公母端子接触阻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旭立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阳旭立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1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