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远红外速热暖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0888.7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3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波;金成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成波;金成珉 |
主分类号: | F24H3/00 | 分类号: | F24H3/00;H05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8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红外 暖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热暖风装置。
背景技术
电热暖风通常是指电能通过发热元件产生高温热能,进而加热室温空气,并由电风扇驱动热空气定向循环流动,通过对流的传导方式向室内供热,现有的暖风装置通常都是采用传统电红外线加热方式。
电红外线加热实际上是电阻加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以钨、铁镍或镍铬合金等材料作为辐射体,制成辐射源。通电后,由于其电阻发热而产生热辐射。常用的电红外线加热辐射源有灯型(反射式)、管型(石英管式)和板型平面式三种。由于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易于被物体吸收,并一旦为物体吸收,立即转变为热能;红外线加热前后能量损失小,温度容易控制,加热质量高,因此,红外线加热应用发展很快。但传统的以钨、铁镍或镍铬合金等材料制成红外辐射源热能转换效率较低,耗电较大,市场需求对节能降耗有着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能转换效率高,加热迅速、能耗少、成本低的新型电热暖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壳体、碳纤维管、翅片三部分组合构成;多只碳纤维管排列组合安装在壳体中,每支碳纤维管上均设有翅片;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面积大于出风口面积。其中,壳体包括保温层和金属层,保温层和金属层紧密复合成一体,分别构成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碳纤维管包括螺旋加热体、玻璃管、连接电极;玻璃管两端封闭,中间抽为真空状态,其中一端还嵌有连接电极,由碳纤维构成的螺旋加热体设置在玻璃管内部真空中,碳纤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电极的接线端子上。
本实用新型实际工作时,碳纤维管通电后成为炽热的红外辐射源,周围的空气被迅速加热,由对流传导形成的热气流不断由出风口流出,冷气流则从进风口不断补充流入,形成循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碳纤维管作为远红外线辐射源,热能转换效率高,加热迅速、能耗少、成本低,是一种理想的电热暖风装置,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纤维管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注:1.壳体 2.碳纤维管3.翅片 4.进风口
5.出风口 6.保温层7.金属层 8.螺旋加热体
9.玻璃管 10.连接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参考附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壳体1、碳纤维管2、翅片3组合构成;3只碳纤维管按后2前1排列组合安装在壳体1上,3只碳纤维管2上分别设有多片散热的翅片3,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5,进风口4的面积大于出风口5的面积。其中,壳体1由保温层6和金属层7紧密复合成一体,分别构成壳体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参考附图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红外辐射源由3只碳纤维管2排列组合安装在壳体1中,碳纤维管2包括螺旋加热体8、玻璃管9、连接电极10;玻璃管9两端封闭,中间抽为真空状态,其中一端还嵌有连接电极10,由碳纤维构成的螺旋加热体8设置在玻璃管9内部真空中,碳纤维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连接电极10的接线端子上。每支碳纤维管2上均设有W形铝合金翅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节能、发热速度快,开机五秒后就开始出暖风,热能转换效率达98%,热风无异味,空气新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成波;金成珉,未经金成波;金成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08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电极式热水锅炉
- 下一篇:一种高效空气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