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4078.9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0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美;庄源东;赵伟;沈超雄;蔡昭文;蔡然泽;王殷庆;吴剑锋;涂松杰;周茂超;刘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A61B17/70;A61B90/11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 代理人: | 陈智雄;黄秀婷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 导向管 椎弓根钉 引导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 内活动套 可活动 蛇形臂 微通道 穿设 钉入 经皮 颈椎 三维 配合定位 穿刺锥 定位管 定位面 固定环 开路锥 手术床 椎弓根 上端 重合 丝攻 套接 植入 平行 保证 | ||
1.一种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管(3)、套接在导向管(3)下端的固定环(5)以及与导向管(3)上端连接的蛇形臂(9),蛇形臂(9)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术床上;所述导向管(3)内活动套接有第二内管(37),第二内管(37)内活动套接有第一内管(36),第一内管(36)内活动穿设有穿刺锥(35),所述引导定位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内管(36)相适应的可活动穿设于第一内管(36)内的开路锥(38)、与第二内管(37)相适应的可活动穿设于第二内管(37)内的丝攻(39),所述导向管(3)的内径与椎弓根钉(7)外径相适应以便于引导植入椎弓根钉(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定位装置还包括与导向管(3)轴向平行的定位管(1)、设置于定位管(1)下部的用于与椎弓根的基准面定位配合以确定椎弓根钉钉入角度的定位部(4),所述定位管(1)上径向延伸有多个连接部(11),所述导向管(3)上径向延伸有多个分别与各个连接部(11)对应配合的嵌合部(31),嵌合部(31)上水平开设有嵌合孔,所述嵌合部(31)上设置有用于将连接部(11)固定安装在嵌合孔内的锁定螺钉(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4)包括安装在定位管(1)上的定位本体(41)、与定位本体(41)固定连接的等腰三角形板(43),所述定位本体(41)的中心线垂直于等腰三角形板(43)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4)包括安装在定位管(1)上的定位本体(41)、铰接在定位本体(41)上的两个等长的定位脚(42),两个定位脚(42)间设置有始终垂直于定位本体(41)的基准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1)与定位本体(41)固定连接,定位管(1)与定位本体(4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1)与定位本体(41)相铰接,定位管(1)与定位本体(41)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量取定位管(1)与定位本体(41)间所形成角度的量角器(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3)的下部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段(34),外螺纹段(34)的外径大于导向管(3)的外径,所述固定环(5)的上部内壁设置有与导向管(3)的外螺纹段(34)配合的内螺纹段(52),所述固定环(5)的下部向内径向延伸有限位凸部(53),内螺纹段(52)与限位凸部(53)之间形成有内径大于内螺纹段(52)内径、限位凸部(53)内径的凹部,以便于导向管(3)与固定环(5)间可相对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3)的底部、第二内管(37)的底部以及第一内管(36)的底部均向下延伸有多个固定齿(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T数据三维经皮微通道下颈椎椎弓根钉引导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3)的上部侧向延伸有握柄(32),所述固定环(5)上侧向延伸有握臂(51),所述握柄(32)、握臂(51)的尾部均设置有防滑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未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407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四肢骨折的闭合复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窥镜的息肉取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