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新型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76564.4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2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秦东;王永安;范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70 | 分类号: | B23K26/7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身份 识别 功能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焊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新型焊机。
背景技术
随着焊接设备的迅速发展,在一些行业对于焊接技术的要求的有了相应的提高。焊接质量的关键在于对焊接程序及参数的控制,不同的焊接方法有不同的焊接工艺。焊接工艺主要根据被焊工件的材质、牌号、化学成分,焊件结构类型,焊接性能要求来确定。首先要确定焊接方法,如手弧焊、埋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等,焊接方法的种类非常多,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定焊接方法后,再制定焊接工艺参数。
如今,焊接有人工焊、半自动焊、全自动焊等多种形式,但焊接施工的信息管理仍然是船厂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在实际船舶建造过程中,时常会有装配焊接顺序颠倒、焊接位置出错、焊接参数调节不当、焊接问题责任不明、焊接进度难以监控等情况,从而导致装配精度不够、焊接质量不达标、焊接问题难以分析原因、造船生产节拍难以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人力物力的浪费。研发一台能在焊接时提供焊接工艺及焊接参数,简易上手的新型焊机就显得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焊机功能单一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新型焊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新型焊机,包括焊台主体,焊台主体上设置有垂直升降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垂直升降机构上安装有扫码识别器和多个激光焊头,扫码识别器和激光焊头在垂直升降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升降;待焊接的物品放置在水平移动机构上,水平移动机构将待焊接的物品移动至扫码识别器下方进行扫码识别;焊台主体上还设置有显示屏和用于身份识别的RFID员工识别模块。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焊台主体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扫码识别器、RFID员工识别模块、显示屏和激光焊头均与控制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焊台主体内部设置有调整模块,调整模块包括电压读取器和电流读取器,调整模块一端与激光焊台相连,另一端与控制模块相连。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焊台主体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垂直升降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均与驱动电机相连。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该新型焊机还包括数据监控服务器,焊台主体内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一端与控制模块相连,另一端与数据监控服务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水平移动机构为导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激光焊头设置有不少于4个。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新型焊机,通过设置在焊机上的扫码识别器对焊接零部件进行扫码,读取并查询焊接零部件的参数信息,能够帮助焊机的操作人员调节合理的参数,方便控制焊接进度,有效的保证了焊接质量;通过设置在焊机上的RFID员工识别模块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识别,能够确认操作人员是否具有操作权限,并且能够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考勤,有效的防止了焊机被误操作,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中:1-焊台主体,2-扫码识别器,3-RFID员工识别模块,4-显示屏,5-激光焊头,6-垂直升降机构,7-水平移动机构,8-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新型焊机,包括焊台主体1,焊台主体1上设置有垂直升降机构6和水平移动机构7;垂直升降机构6上安装有扫码识别器2和多个激光焊头5,扫码识别器2和激光焊头5在垂直升降机构6的带动下进行升降;待焊接的物品放置在水平移动机构7上,水平移动机构7将待焊接的物品移动至扫码识别器2下方进行扫码识别;焊台主体1上还设置有显示屏4和用于身份识别的RFID员工识别模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76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