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2186.0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3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红;刘宇清;宫大壮;段慧莹;赖昕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新房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53 | 代理人: | 李冬梅,苗源 |
地址: | 10009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层 间抗拔抗剪 连接 结构 | ||
1.一种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1)、对称设置于楼板(1)两侧的下层墙体竖龙骨(2)、下层墙体顶导梁(3)以及上层墙体竖龙骨(4)、上层墙体底导梁(5);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楼板(1)两侧的第一抗拔件(6)和第二抗拔件(7),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抗拔件(6)和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螺栓(8)、用于固定第一抗拔件(6)的第一螺母、用于固定第二抗拔件(7)的第二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抗拔件(6)设置于所述下层墙体竖龙骨(2)和下层墙体顶导梁(3)的相交处、所述第二抗拔件(7)设置于所述上层墙体竖龙骨(4)和上层墙体底导梁(5)的相交处;
所述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楼板(1)、所述上层墙体底导梁(5)和下层墙体顶导梁(3)固定的抗剪件(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剪件(9)包括一螺栓和两个垫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抗剪件(9)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200毫米;所述抗剪件(9)距离所述结构中的墙角或墙端部不大于300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拔件(6)和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构成直角折弯结构的底板和背板,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两侧的两个侧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拔件(6)的背板上具有多个连接通孔,所述第一抗拔件(6)通过连接通孔与所述下层竖龙骨(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背板上具有多个连接通孔,所述第二抗拔件(7)通过连接通孔与所述上层竖龙骨(4)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抗拔件(6)的底板上具有一个抗拔螺栓孔,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底板上具有一个抗拔螺栓孔;
所述螺栓(8)依次穿过第一抗拔件(6)的底板的抗拔螺栓孔、下层墙体顶导梁(3)、楼板(1)、上层墙体底导梁(5)、第二抗拔件(7)的底板的抗拔螺栓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通孔的直径为2~8毫米,所述抗拔螺栓孔的直径为10~30毫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通孔的直径为5毫米,所述抗拔螺栓孔的直径为28毫米。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抗拔件(6)和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背板的长度为180~500毫米,底板的长度为40~80毫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抗拔件(6)和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背板的长度为191或251毫米,底板的长度为56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层间抗拔抗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抗拔件(6)和所述第二抗拔件(7)的侧板为梯形板;所述下层竖龙骨(2)和上层竖龙骨(4)为C型龙骨,所述下层墙体顶导梁(3)和上层墙体底导梁(5)为U型龙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新房屋有限公司,未经北新房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21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保温外墙
- 下一篇:一种T字型磷石膏复合外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