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2321.1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2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日;夏旖琪;肖侃;陆璐;付桂喜;吴育後;张无畏;施智;宋建平;李振;谭毅;蒙治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宁市交通运输局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1C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卢岳锋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立柱 竖直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中对于交通标志牌立柱竖直度的允许偏差为±3mm/m。目前,对交通标志牌立柱竖直度的常用检测工具有直尺、水平尺或经纬仪。这些工具在对圆柱形立柱的竖直度进行检测时十分方便和准确,但是对直径自下至上逐渐减小的锥形立柱的竖直度进行检测时以对锥形立柱的安装质量进行评定时,采用现有的这些工具需要进行多次变换测量方向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的基准难以保证统一,从而容易导致测量的竖直度结果不准确。随着锥形立柱在道路交通标志中运用越来较广泛,现有的测量工具显然无法满足对锥形立柱的使用需求。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测量工具在对锥形立柱的竖直度进行检测时容易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其中,包括:两个直径测量框,每个该直径测量框呈正方形状;其中一个该直径测量框的边长大于另一个该直径测量框的边长;两个横梁,两个该横梁各与一个所述直径测量框的其中一个边的中点连接,每个所述横梁平行于与其连接的所述直径测量框所在的平面,且当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以两个所述横梁位于同一侧的方式相互平行时,两个所述横梁也相互平行;滑块,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横梁上;刻度盘,其通过一万向节设置于所述滑块上;该刻度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同心分布的圆形刻度线;以及铅垂线,其上端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所述横梁上,且该铅垂线的下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刻度盘上的所述圆形刻度线对应的尖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以四个边一一对正的方式通过一个连杆连接在一起,且两个所述直径测量框的位于其中一侧的边的中点分别与所述连杆的两端进行铰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刻度盘上设置有一水平仪。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径测量框的大小能够调整。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径测量框包括:四个十字接头;以及四个螺纹杆,四个该螺纹杆依序活动套设于四个所述十字接头上,以连接成矩形状;每个所述十字接头能够沿着与其套接的两个所述螺纹杆进行滑动,且每个所述螺纹杆上于与其套接的两个所述十字接头的一端各设置有一个螺母。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直径测量框还包括四个刻度尺,四个所述刻度尺的一端各固定于一个所述十字接头上,且四个所述刻度尺各与一个所述螺纹杆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把两个直径测量框安装在锥形立柱上后,先标定好o1点和o2点,然后移动铅垂线和刻度盘,使铅垂线的上端所对应的c1点与o1点之间的距离与圆形刻度线的圆心所对应的c2点与o2点之间的距离之比等于下方的直径测量框的边长与上方的直径测量框的边长之比,便能通过尖锥指向的圆形刻度线和两个直径测量框之间的距离来获得锥形立柱的竖直度,其通过一次测量便能准确地得到锥形立柱的竖直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直径测量框的大小能够调整,从而能够提高适用性和使用过程的灵活性。
3、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上设置有刻度线,且直径测量框上设置有刻度尺,从而方便标定o1点和o2点,并便于准确地移动铅垂线和刻度盘到c1点和c2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对锥形立柱的竖直度进行检测时的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锥形立柱竖直度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径测量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刻度盘通过滑块和万向节设置于下方的横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未经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宁市交通运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23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气垫船平台的浅滩断面测量系统
- 下一篇:基站天线工程参数自动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