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仿生机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2793.7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6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海日汗;李京阳;包长春;印明威;张鹏;徐震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06 | 分类号: | B64C1/06;B64C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双旋翼 直升机 仿生 机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仿生机架。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军事装备已投入生产和使用。
直升机是军事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执行多种类的军事任务,同时也能民用,在军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抗等。在民用方面广泛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
直升机按照翼型分类一般可分为单旋翼式和双旋翼式,其中单旋翼式直升机的应用最广,双旋翼式直升机相对较少。对于双旋翼式直升机而言,交叉式(Intermeshing)双旋翼是较为特殊的一种,交叉双旋翼布局,即在直升机上安装两副旋转方向相反且旋转轴线成很小的夹角的旋翼,两副旋翼在机身两侧对称布置,夹角可避免两副旋翼发生干涉。这种布局使得直升机不需尾桨,可以减少功率损失。
机架系统是直升机的重要结构,其外形决定了机身的外形。传统的直升机把主要部件布置在机身前方,尾桨产生的力通过细长的尾梁传递到机身主体。目前的双翼直升机一般采用翼型形状的机身,并在机身尾部布置螺旋桨产生推力以获得更高的速度。翼型形状的机身后半段会形成可靠的结构从而使得推力可以完美得传递到机身。如果说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心脏,那机架系统就是航空器的骨架,是一种对刚度、强度和安全系数要求极高的装置。它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对直升机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维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机架,由于机身形状特殊,比较扁平(翼型结构),因此为了满足大载重量的要求,使用了多层特殊金属板材互相堆叠的结构,如此虽然提高了机架的强度和载重能力,但是直升机体自身重量也同时大幅增大,专用钢材的造价昂贵,成本提高,机体灵活性下降,燃油消耗也加剧。
因此,如何在满足机架的强度和载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达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油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仿生机架,能够在满足机架的强度和载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达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油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仿生机架,包括用于支撑机身顶部并与其轮廓贴合的主梁、分列所述主梁左右两侧并形成三角支撑结构的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所述主梁和第一承载梁、第二承载梁的首端通过连接横框固定,所述主梁和第一承载梁、第二承载梁的尾端逐渐收束成一体,且所述主梁、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三者两两之间预留有用于安装机载部件的安装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若干块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分布、用于将其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互相连接的间隔横框。
优选地,所述主梁的横截面为矩形,且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的横截面为圆形;各所述间隔横框上均设置有用于分别与所述主梁、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的横截面形状相配合的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主梁、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与各所述贯穿孔的相交位置处均涂覆有粘合剂,且均通过多层碳纤维布进行包裹。
优选地,各所述间隔横框均包括用于将所述主梁、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的杆体互相连接的连接环,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环内部并将其两端内壁相连的加强连杆。
优选地,所述连接环和/或所述连接横框的外周边缘设置有用于增加结构强度的翻边。
优选地,所述主梁具体包括若干层重叠拼接的碳纤维层和缠绕在各层所述碳纤维层上的碳纤维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均为碳纤维管。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主梁、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的尾端固定的尾连接件,所述尾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分别用于与所述主梁、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套接管,且所述尾连接件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尾起落架的螺纹管。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的杆体上、用于固定机载部件的金属卡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2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舱门的踏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采用上反角结构新式竞速机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