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3492.6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2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媛;朱海峰;曹平周;黄涛;吴珠峰;曾鹏;丁志锋;钱彬;高国照;伍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2D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裴咏萍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混凝土 降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江水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量大,相对散热面积小。浇筑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热,混凝土外表面热量散发较快而中心热量散发较慢,外层混凝土比内部混凝土温度低,产生了受冷收缩,这种收缩受到内部高温混凝土膨胀作用的约束而产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起初绝大部分是表面裂缝,但其中一部分后来可能会发展为深层裂缝、甚至贯穿性裂缝,这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安全与寿命。
现在工程建设中,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技术手段诸多,其中以水冷技术最为有效。传统的水冷技术自身存在缺陷:传统水冷管道铺设方法采用在混凝土同一平面迂回通过的方式,这样的设置方式仅针对某一平面降温,导致立面降温不均匀;传统水冷技术往往直接排放掉降温导管换热后的热水,不能循环利用,且排水需要消耗人力物力资源,影响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立面降温的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系统,降温系统包括抽水水泵、降温导管系统;抽水水泵通过导管与江水连通;降温导管系统与抽水水泵相连;降温导管系统包括多根降温导管;降温导管竖向弯折呈波浪状,设于待降温的大体积混凝土内,且各弯折点分别与待降温的大体积混凝土中绑扎的钢筋固定;降温导管的入口和出口处均伸出大体积混凝土外,且降温导管的入口处均通过导管与抽水水泵相连;多根降温导管呈网格状分布在大体积混凝土内。
降温导管的波浪状波距为2-5个钢筋网格间距,竖向弯折高度为1-3个钢筋层间距。
抽水水泵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一次滤网和二次滤网;一次滤网的网眼大小为1-3cm;二次滤网的网眼大小为1-3mm。
降温系统还包括流量流速控制系统;流量流速控制系统包括开水阀门和超声波流量计;降温导管系统的入口处设有开水阀门;开水阀门上设有超声波流量计。
上述降温系统还包括主控单元和测温系统;测温系统包括多组温度传感器、测温导线、电子测温仪;每组温度传感器对应一根降温导管;每组温度传感器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于对应降温导管的各弯折点处和两个相邻弯折点的中心位置处;温度传感器通过测温导线与电子测温仪相连;主控单元分别与抽水水泵、开水阀门、超声波流量计和电子测温仪相连。
降温导管采用可弯白龙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1、降温系统利用大体积混凝土中绑扎的钢筋孔隙竖向弯折布置降温导管,方便操作,同时可根据分层浇筑的厚度灵活控制降温导管布置的层厚,降温导管不再埋置于某一层平面,而是布置到整个立面,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均匀降温。
2、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控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通过调节开水阀门,提高内部降温效果。
3、降温用水直接利用江水,适用于建在水中或水域附近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就地取水,省去水的二次搬运工作,降温后的江水直接排入江中,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抽水水泵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降温导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降温导管系统入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次滤网,2-抽水水泵,3-二次滤网,4-开水阀门,5-超声波流量计,6-温度传感器,7-降温导管,8-测温导线,9-电子测温仪,10-钢筋,11-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系统包括导管11、一次滤网1、抽水水泵2、二次滤网3、开水阀门4、流量流速控制系统、降温导管系统、主控单元。江水通过导管11进入抽水水泵2、然后通过导管11进入降温导管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河海大学,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3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