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3742.6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7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如;廖彦琳;康信雄;周俐华;骆文彬;郭俊逸;刘昌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21/29;H01Q21/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无线信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天线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电子产品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在无线系统之中,无线信号收发器则是作为无线信号的发送与接收之用,例如无线信号存取装置(Accesses point)。
现有的无线信号收发器包含有一电路板、一信号处理电路电与一天线,其中,信号处理电路设置于电路板上,天线独立于电路板之外且通过电接头或导线与电路板连接。如此的设计的缺点在于天线将占去相当的空间。此外,单独一个天线并无法让天线所发射的无线信号的波束任意地被操控制其发射的方向。在通讯装置尺寸日益精巧的今日,如何在有限空间内,设计出体积小,且具有良好辐射效果的天线,是目前业界努力的方向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模块,具有体积小、且可操控无线信号的波束的方向。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块,包括一电路板与至少一天线组,其中天线组包括一驱动天线与多个寄生天线,驱动天线设置于电路板上;对应的寄生天线以驱动天线为中心且环绕驱动天线并设置于电路板上。
其中,驱动天线呈圆柱状,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与一第二段,驱动天线的第二段位于驱动天线的第一段与电路板之间,第一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段的直径,且第一段的长度大于第二段的长度。
其中,驱动天线的第一段的直径为7mm,长度为17mm;驱动天线的第二段的直径为5mm,长度为5mm。
其中,各寄生天线呈圆柱状,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与一第二段,各寄生天线的第一段的直径大于各寄生天线的第二段的直径,且各寄生天线的第一段的长度大于各寄生天线的第二段的长度。
其中,各寄生天线的第一段的直径为5mm,长度为23mm。
其中,些寄生天线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寄生天线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55~65mm之间;驱动天线的中心轴线至各寄生天线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37.4~47.4mm之间。
其中,驱动天线呈圆柱状,具有依序连接的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与一第三段,其中,驱动天线的第三段位于驱动天线的第二段与电路板之间;驱动天线的第二段的直径大于驱动天线的第一段与驱动天线的第三段的直径,且驱动天线的第二段的长度大于驱动天线的第三段的长度,驱动天线的第一段的长度小于驱动天线的第二段的长度。
其中,驱动天线的第一段的直径为2.6mm,长度为2mm;驱动天线的第二段的直径为5mm,长度为5mm;驱动天线的第三段的直径为2.6mm,长度为4mm。
其中,各寄生天线呈圆柱状,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段与一第二段,各寄生天线的第一段的直径大于各寄生天线的第二段的直径,且各寄生天线的第一段的长度大于各寄生天线的第二段的长度;各寄生天线的第二段焊接于电路板的一焊接孔。
其中,各寄生天线第一段的直径为2.6mm,长度为15mm。
其中,些寄生天线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寄生天线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25~35mm之间;驱动天线的中心轴线至各寄生天线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6.2~26.2mm之间。
其中,至少一天线组的数量为多个,包含二第一天线组与二第二天线组,各第一天线组对应一第一频带,各第二天线组对应一第二频带,且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的频率范围不同;二第一天线组为错位设置,二第二天线组为错位设置,且每一第一天线组与二第二天线组相邻。
其中,天线组包含一第一支撑板与一第二支撑板分别结合于电路板,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交会;驱动天线布设于第一支撑板;些寄生天线包含四第一寄生天线,其中二个第一寄天线布设于第一支撑板,另二个第一寄生天线布设于第二支撑板。
其中,第一支撑板具有一嵌槽,嵌槽位于驱动天线的上方;第二支撑板嵌于嵌槽。
其中,些寄生天线包含四第二寄生天线,其中二个第二寄天线布设于第一支撑板,另二个第二寄生天线布设于第二支撑板,且各第二寄生天线位于各第一寄生天线与驱动天线之间。
其中,驱动天线具有一顶部、一身部及位于身部两侧的二侧部,其中,顶部连接于身部,且顶部的长度小于身部的长度,顶部的宽度大于身部的宽度;各侧部往远离身部的方向具有依序连接的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与一第三段,第一段连接于身部,第二段的长度大于第一段的长度且小于第三段的长度,其中顶部的长度为5mm,宽度为10mm;身部的长度为15.5mm,宽度为4mm;各侧部的第一段的长度为1.5mm;各侧部的第二段的长度为4.5mm;各侧部的第三段的长度为9.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37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