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小型汽车脱浅淤的助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4632.1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6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S13/00 | 分类号: | B60S13/00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32108 | 代理人: | 谭建成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小型 汽车 脱浅淤 助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力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汽车脱浅淤的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路面上的小汽车也越来越多,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但是开车时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农村的泥土路面上开车,由于地面不平整,坑坑洼洼的,造成很多车辆的轮胎陷入其中,如果不借助外力,很可能越陷越深,在城市里,当马路被压坏以后,形成的坑也容易导致这样的问题。像这种突发情况,人们通常找不到工具助力,如果用拖车或起重机来拉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急需一种用于小型汽车脱浅淤的助力装置,便于携带,放在车辆后备箱,以备不时之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小型汽车车轮陷进浅淤中缺少助力装置,从而无法继续前进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汽车脱浅淤的助力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小型汽车脱浅淤的助力装置,包括壳体、LED灯、第一凹槽、蓄电池、第二凹槽、转动轴、支撑柱、外承压板和内承压板,所述壳体呈锲形结构且底部呈弧形,所述LED灯设于壳体的上端且底部与固定设于壳体内的灯槽螺旋连接,所述壳体底部上下两端均固定设有两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于两端第一凹槽之间,且所述第二凹槽设有六处,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支撑柱螺旋连接,所述支撑柱穿过小孔与外承压板焊接,所述蓄电池设于壳体底部上端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端与外承压板连接处为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承压板外表面为锯齿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ED灯底端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灯槽内部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LED灯底端插入并螺装在灯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转动轴内部均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支撑柱底部均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支撑柱底部插入并螺装在转动轴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与LED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小型汽车脱浅淤的助力装置,壳体底部呈弧形,方便将助力装置插入轮胎与地面之间,LED灯可以在夜间帮助照明,方便更快解决问题,第一凹槽的设置帮助助力装置紧紧咬合地面,根据陷入的坑的深浅,支撑柱通过转动转动轴升降不同高度,将外承压板顶起到相应高度,外承压板表面为锯齿状,有利于增大轮胎与助力装置之间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可行,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LED灯;3、第一凹槽;4、蓄电池;5、第二凹槽;6、转动轴;7、支撑柱;8、外承压板;9、内承压板;10、灯槽;11、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小型汽车脱浅淤的助力装置,包括壳体1、LED灯2、第一凹槽3、蓄电池4、第二凹槽5、转动轴6、支撑柱7、外承压板8和内承压板9,壳体1呈锲形结构且底部呈弧形,方便将助力装置插入轮胎与地面之间,LED灯2设于壳体1的上端且底部与固定设于壳体1内的灯槽10螺旋连接,LED灯2不用时可以缩进灯槽10内,壳体1底部上下两端均固定设有两处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5设于两端第一凹槽3之间,且第二凹槽5设有六处,第二凹槽5内均设有转动轴6,转动轴6与支撑柱7螺旋连接,通过转动轴6的旋转控制支撑柱7的升降,支撑柱7穿过小孔11与外承压板8焊接,蓄电池4设于壳体1底部上端的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5之间,蓄电池4给LED灯2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未经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46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