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6117.7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雨玲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22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结构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壳,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壳仅仅具有包裹手机的功能,使用者无法将手机悬挂到手腕上或者脖子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包含一壳体,所述的壳体包含一板状的基板,所述的基板的边缘设有一对矩形的收纳方框,所述的收纳方框的顶部之间设有一第一连接柱杆和一第二连接柱杆,所述的第一连接柱杆上设有一可分离的第一悬挂绳,所述的第二连接柱杆上设有一可分离的第二悬挂绳,所述的第一悬挂绳包含一环形的第一连接环、一柔性的第一绳索和一第一连接头,所述的第二悬挂绳包含一环形的第二连接环、一柔性的第二绳索和一第二连接头,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头可分离地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头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头具有磁性,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头通过磁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为不锈钢制成,所述的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为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的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具有以下优点:当需要使用时,使用者将第一连接头与该第二连接头分离,将第一悬挂绳和第二悬挂绳分展开,然后再次将第一连接头与该第二连接头连接。这样,使用者可以将整个手机壳悬挂到手腕上,方便携带。该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结构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的B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的C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壳体沿D-D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E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其中,
1、手机壳;2、壳体;21、基板;22、收纳方框;23、第一连接柱杆;24、第二连接柱杆;3、第一悬挂绳;31、第一连接环;32、第一绳索;33、第一连接头;4、第二悬挂绳;41、第二连接环;42、第二绳索;43、第二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8所示,该带悬挂结构的手机壳1包含一壳体2,该壳体2包含一板状的基板21,该基板21的边缘设有一对矩形的收纳方框22,该收纳方框22的顶部之间设有一第一连接柱杆23和一第二连接柱杆24,该第一连接柱杆23上设有一可分离的第一悬挂绳3,该第二连接柱杆24上设有一可分离的第二悬挂绳4,该第一悬挂绳3包含一环形的第一连接环31、一柔性的第一绳索32和一第一连接头33,该第二悬挂绳4包含一环形的第二连接环41、一柔性的第二绳索42和一第二连接头43,该第一连接头33与该第二连接头43可分离地相连接。
该第一连接头33与该第二连接头43通过螺纹连接。
或者,该第一连接头33与该第二连接头43具有磁性,该第一连接头33与该第二连接头43通过磁性连接。
该第一连接环31和第二连接环41为不锈钢制成,该第一绳索32和第二绳索42为钢丝绳。
使用时,如图1和图2所示,当不需要使用时,使用者直接将第一悬挂绳3和第二悬挂绳4分别缠绕到壳体2的外侧,并利用第一连接头33与该第二连接头43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雨玲,未经叶雨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6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芒硝回奶内衣
- 下一篇:吸盘式超声按摩电极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