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控管阳极的散热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6303.0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9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鑫友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23/033 | 分类号: | H01J23/03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控管 阳极 散热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控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控管阳极的散热片。
背景技术
如图1~3所示,磁控管主要包括有:正电极部;负电极部;磁极部;微波发射部。正电极部由圆桶形状的阳极外壳11,在阳极外壳11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放射状的叶片12,叶片上下沟槽中焊接内外环构成。
负电极部包括在中心轴上由W(钨)和Th(钍)元素形成的螺旋形状并可放射热电子的灯丝13;在叶片12的末端和灯丝13之间形成使热电子旋转的作用空间14;为了防止从灯丝13放射出来的热电子从中心轴上下方向脱离,在灯丝13的上端和下端形成上部密封件15和下部密封件16;为了支撑灯丝13及引入电源,设计了贯通下部密封件16并连接上部密封件15的灯丝中央导杆17和与中央导杆17一起引入电源并连接下部密封件16的侧面导杆18。
磁极部包括固定在阳极外壳11的上端和下端并能形成磁通的上磁极20,下磁极21;为了能使作用空间14上形成磁场,在上磁极20的上端和下磁极21的下端安装磁石22,磁石为环状结构且有一定厚度。
此外,还有贯通陶瓷部件31并连接灯丝中央导杆17一端和侧面导杆18一端进行滤波功能的滤波线圈32;连接滤波线圈32,并跨接于电源两端从外部引入电源的电容器33;形成在上磁极20的上部和下磁极21的下部进行磁通作用的上部密封室41和下部密封室42;为了在作用空间14里产生的高频波发射到外部,设有连接在叶片12并贯通上磁极20和上部密封室41中央引出来的天线51;为了冷却在作用空间14里产生并通过叶片12传递的热量,设置有散热片61;另外还有把散热片61保护在内部并将散热片61传递的热量散出的外壳19等部件。
现有技术中的磁控管散热片61通常由铝材质的金属板一体冲压成型,在散热片中部留有用于装配磁控管阳极外壳的阳极孔62,散热片在围绕阳极孔的位置弯折从而形成阳极孔板66,在散热片安装时阳极孔板与阳极外壳相互配合。在散热片的左右两端分别切割、弯折加工出三个散热叶片63,以扩大散热片与流过空气的接触面积;阳极孔周围形成有多个呈对称排列的导流凸起65,导流凸起中间位置设置导流孔67,空气流过散热片间空隙时受其影响会改变流向,少量空气会绕过磁控管的阳极外壳到达背风侧,从而能够加强阳极外壳背风侧的热量交换;在每个散热叶片的外侧末端都形成有固定折弯64,固定折弯可以在平行叠加装配时使散热片形变后紧密固定在外壳19内,且彼此间留有一定距离以保证空气能够通过。
外壳19包括从上侧容纳内部装置的上壳19a和从下侧容纳内部装置的下壳19b。
图中所示的排气管60是磁控管组装以后,进行排气工序时为了把磁控管变成真空状态切断的部分。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的磁控管工作情况。在磁石22产生的磁场通过上磁极20和下磁极21形成磁通时,在叶片12和灯丝13之间形成磁场。当通过电容器33进行通电的时候,灯丝13在大约2000K温度下放射热电子,热电子在灯丝13与正电极部之间的4.0kV到4.4kV和在磁石22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作用空间14进行旋转。
这样,在通过中央导杆17和侧面导杆18向灯丝13通电的时候,在叶片12和灯丝13之间产生2450MHz左右的电场,使热电子在作用空间14内通过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变成谐波,并使谐波传递到连接叶片12的天线51发射到外部。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的磁控管阳极的散热片中,阳极孔板与阳极外壳直接接触并将热量通过阳极孔板传递到整个散热片,因为空气流过磁控管阳极时的热交换能力取决于散热面积的大小以及流体在流动中产生绕流的大小与数量,当空气流过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片组时,空气的流动方式相对稳定,流动的路线也比较固定,因此产生的绕流程度较小,气流无法绕过阳极外壳来到背风侧,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完成空气与磁控管阳极的热交换,使磁控管阳极的背风侧变为“死区”,从而导致磁控管的散热能力较差,不利于系统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磁控管散热效率的磁控管阳极的散热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鑫友五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鑫友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63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桥梁支座动态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包带式夹具用锥型构件的止退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