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软起动器自启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6810.4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0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桂林;殷银华;徐思红;吴梅;胡春梅;刘自强;田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42 | 分类号: | H02P1/4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起动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起动器控制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软起动器自启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软起动器是一种集电机软起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填补了星-三角启动器和变频器在功能上的差异。采用软启动器,可以控制电动机电压,使其在启动过程中逐渐升高,很自然地控制启动电流,电动机可以平稳启动,机械和电应力降至最小。因此软启动器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公司的煤棒机、风机、水泵等大型电机都采用软起动器起动(图1所示),其控制回路均采用标准控制方式,能够正常启动、停止。但在停机后,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因软起动器主板故障和外部干扰的原因,多次出现软起动器自行启动的现象,严重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如图2和图3所示),当软起动器内的主控制板出现故障或受到外部干扰时,在外部没有给任何启动信号的时候,也就是触点2KA没有闭合的状态下,软起动自行起动,电机自己就转动起来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装置,能解决在停机后,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因软起动器主板故障和外部干扰的原因,多次出现软起动器自行启动的现象,严重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止软起动器自启的装置,它包括断路器支路、软起停止支路、软起启动支路、旁路控制支路、以及旁路接触器支路,在旁路控制支路和旁路接触器支路之间并联有停车保护支路,停车保护支路包括停车保护继电器,停车保护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入软启动器的自由停止回路中。
上述停车保护支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停车保护继电器包括第二继电器控制线圈、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以及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与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后形成的支路与第二继电器控制线圈串联。。
上述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与第三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形成的支路的一端与软启动器自由停车回路中的BX端子连接,另一端与软启动器自由停车回路中的CM端子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对该控制回路加以改造,增加了一个停车保护继电器,当电机在停止状态时,停车保护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入软起动器的自由停止回路中,使软起动器一直有停车信号,只有在按下起动按钮后,停车保护信号才会被断开,解决了因软起内部故障或干扰引起的自启动问题,保障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软启动器主回路的电路图;
图2为现有技术软启动器控制回路的电路图;
图3为现有技术软起动接线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软启动器控制回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软起动接线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一种防止软起动器自启的装置,它包括断路器支路1、软起停止支路2、软起启动支路3、旁路控制支路4、以及旁路接触器支路6,其特征在于:在旁路控制支路4和旁路接触器支路6之间并联有停车保护支路5,停车保护支路5包括停车保护继电器,停车保护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入软启动器的自由停止回路中。
所述停车保护支路5包括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7,停车保护继电器包括第二继电器控制线圈8、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9、以及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10,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7与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9并联后形成的支路与第二继电器控制线圈8串联。
如图5所示,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10与第三继电器常开触点11并联形成的支路的一端与软启动器自由停车回路中的BX端子连接,另一端与软启动器自由停车回路中的CM端子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主电源QF,控制电源Q2送电后,停车保护继电器4KA的常闭触点接通自由停车端子CM和BX,始终有停车信号给软起动器,软起动器不会自行启动。当按下启动按钮1SB时,2KA得电,同时4KA也得电并自锁,4KA常闭触点断开,自由停车端子CM和BX断开,软起动器启动。当按下停止按钮2SB时,1KA得电并自锁,1KA常开触点闭合软起动器停止,同时,1KA常开触点闭合,自由停车端子CM和BX也接通,软起动器也不会自行起动。自从改造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软起动器自行启动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68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