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8004.0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0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华;操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云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54 | 分类号: | A47J31/54 |
代理公司: | 宁波智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王正伟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水机 螺旋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水加热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包括主壳体,主壳体内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加热组件,主壳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组件包括有石英加热管以及加热电极,石英加热管内开设有流水腔,在流水腔内设置有螺纹棒,螺纹棒在流水腔内形成有螺纹流水内加热通道,在石英加热管加热水时水流由进水口进入到流水腔内并沿螺纹流水内加热通道螺旋运行后最后由出水口将热水排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石英加热管设置螺纹棒,使加热效率更加高效,降低了加热成本,从而更加节省资源,同时水流螺旋运行可以保证水流流向的稳定性,防止产生气泡,同时内设双套管结构,使得加热速度快,加热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水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饮水机是现代生活中一种常用的电器,无论是家庭生活或者办公生活中都会配备饮水机来进行供水,现有的饮水机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换水较为麻烦,桶装水的重量较大,换水较为困难,其次,现有的饮水机在生产热水时,需要提前进行加热,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为了保证随时都有热水供应,需要饮水机对热水不断的进行加热保持其温度,较为费电。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渐渐了开发出了一些速热饮水机,速热饮水机的优点是加热速度极快,不需要提前进行加热也不需要进行保温,速热饮水机在某些使用坏境下正渐渐的取代了现有的饮水机。现有的速热饮水机多采用石英加热管单层管直接进行加热,这样由于直接采用一次加热,难以保证整体的加热效果,并且在控制水流流向的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气泡,使用寿命较短,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速热饮水机的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装置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双层结构进行加热,加热效果高,使用寿命长的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
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包括有呈圆筒形的主壳体,所述的主壳体内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加热组件,所述的主壳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有石英加热管以及加热电极,所述的加热电极的一端套接在石英加热管上,另一端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英加热管内开设有流水腔,在所述的流水腔内设置有螺纹棒,所述的螺纹棒在流水腔内形成有螺纹流水内加热通道,在石英加热管加热水时水流由进水口进入到流水腔内并沿螺纹流水内加热通道螺旋运行后最后由出水口将热水排出。
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
作为进一步优化,在上述的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中,所述的加热组件还包括有外套管,所述的外套管套在石英加热管的外部组成双套管结构,所述的加热电极的同时也电连接外套管,外套管与主壳体之间具有外加热通道,加热水时水流首先由进水口进入到外加热通道内由外套管进行一次加热,再由外加热通道进入到流水腔内并沿螺纹流水内加热通道螺旋运行进行二次加热,最后由出水口将热水排出。
在上述的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中,所述的主壳体的还一体连接有端部配合部,所述的端部配合部和外套管之间分别设置有垫片,所述的垫片以及外套管构成封闭的外加热通道。
在上述的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中,所述的垫片上设置有密封圈。
在上述的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中,所述的端部配合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外套管和石英加热管的连接部分压紧的螺纹压紧套,所述的密封圈位于螺纹压紧套与垫片之间,所述的螺纹压紧套包括有与端部配合部相配合的外螺纹部以及操作旋紧部,所述的操作旋紧部上间隔设置有操作凹口。
在上述的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中,所述的端部配合部还设置有内连固定部,所述的石英加热管的两端固定在内连固定部上。
在上述的一种速热饮水机螺旋加热装置中,所述的内连固定部与石英加热管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云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云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8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