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敏胶粘带持续粘性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89691.8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8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魏书坤;李学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赛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粘带 持续 粘性 测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施领域,特别是可以对粘胶带粘接性能进行测试的一种压敏胶粘带持续粘性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压敏胶粘带取得合格生产资质前,需要采用国标GBT4851-2014对其持续粘性进行检测。检测时把压敏胶粘带粘贴于镜面不锈钢板上,下面挂一定质量的金属砝码,检测重物掉下来所需的时间,记录的时间为压敏胶粘带持粘性时间,根据记录的持粘性时间和国标压敏胶粘带持粘性规定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检测的压敏胶带性能。现有的技术检测时一种是通过人工手动计时,检测时金属砝码挂在压敏胶带下端后,手动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当过一段时间,金属砝码往下掉后,手动按下计时器停止计时,从而得到压敏胶带的持粘性时间;由于是使用人工手动操作,受人为因素影响,在金属砝码挂在压敏胶带下端后以及过一段时间金属砝码往下掉后,人工不可能第一时间反应按下计时器的按键,导致检测的结果不真实;而且检测后还需要人工记录监测数据,使用不方便。现有技术还有一种检测方法是采用电子设施检测,这种持粘性测试仪的停止功能是保持型,即挂在压敏胶带下端金属砝码下落、落在检测仪重物感应区后,测试仪才能停止计时,这就存在一个缺陷,实际操作中,金属砝码掉下来时,经常会再次弹起来并落在别处,导致金属砝码无法准确落入检测仪重物感应区,检测仪无法保持这个停止信号,计时失败,而且测试仪不能自动记录时间数据,需要人工读取并记录结果,由此导致使用不方便以及无法准确可靠计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对压敏胶粘带持续粘性进行检测时,使用不方便、数据不准确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使用中,不需要人工计时,按下计时控制电路的电源开关后,当挂在压敏胶带下端的金属砝码落下后,即可在红外发射及红外接收电路作用下,使计时控制电路停止计时,并立刻通过微型打印机打印出当前的测试结果,由此达到使用方便,检测数据真实的一种压敏胶粘带持续粘性测试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敏胶粘带持续粘性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支架、镜面不锈钢板、挂物架、金属砝码、壳体、蓄电池、充电插座、电源开关、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计时控制电路和打印机构成,通过支架最下部左右两端开孔和壳体左右两侧中部上端开孔,用螺杆螺母将支架下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在壳体左右两侧中部上端,镜面不锈钢板上部有一个开孔,支架上部有一个开孔,通过一只螺杆穿过支架上部开孔、镜面不锈钢板上部开孔,一只螺母旋入螺杆外螺纹,把镜面不锈钢板安装在支架上部中间,挂物架是三角形,金属砝码上部的挂钩挂在挂物架的下端,测试时,挂物架上部通过压敏胶粘带粘接在镜面不锈钢板下部,壳体的左侧中部有一个开口,壳体的左侧前部有一个开孔,壳体的前端上部有五个开孔,壳体的前端中部有一个开口,蓄电池正负两极分别和充电插座两个电源接线端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正极和电源开关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开关另一端和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计时控制电路、打印机的正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红外发射电路发射出的红外光线作用于红外接收电路,红外接收电路信号输出端和计时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负极和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计时控制电路、打印机的负极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接地,计时控制电路和打印机之间通过USB插线连接,蓄电池、充电插座、电源开关、计时控制电路和打印机安装在壳体内,安装好后,充电插座的插孔位于壳体左侧前部开孔内,电源开关的按键位于壳体前端上部有第一个开孔外部,打印机的出票口位于壳体左侧开口内。
所述蓄电池是12V/4AH锂蓄电池。
所述充电插座是同轴电源插座。
所述电源开关是按键开关。
所述红外发射电路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可调电阻和电阻组成,其间通过导线连接,可调电阻一端和红外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红外发光二极管负极和电阻一端连接,红外发光二极管安装在一只前端具有凸透镜的塑料圆筒内,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光面位于凸透镜的后端,安装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塑料圆筒后侧粘接在支架下部右端内侧,可调电阻和电阻安装在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赛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赛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896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