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架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0310.8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7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苏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1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车架纵梁使汽车承载部件,在汽车前部受到冲击力时,能够吸收冲击力,减轻外部撞击多车内乘客的影响。由于现有的纵梁结构,在车身受到正面撞击时,产生的撞击能量均传递到前纵梁,前纵梁受到的作用力会传递到车架后部,导致位于车厢内的乘客的安全受到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车架纵梁结构,通过采用前中后三段连接形成纵梁结构,并通过呈正六边形的连接管连接,能够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抗变形性能,同时利用设置在前段的吸能盒,能够有效缓解汽车前部受到撞击时带来的冲击力对车厢后座乘客的影响。
本方案中的一种车架纵梁结构,包括由槽钢制成的依次相连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的前段一端嵌入在所述的中段内侧形成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的第一连接段内侧设置有纵向截面呈正六边形的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上下两个端面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接段的上下端面上,在该所述的连接管两侧分别设置有纵向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支撑管,位于所述的前段内的所述的支撑管上下端面分别与所述的前段上下端面相连接,位于所述的中段内侧的支撑管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所述的中段的上下端面相连接,所述的连接管面向所述的支撑管的两个端面分别通过螺栓与相应所述的支撑管相连接,在所述的前段内侧设置有吸能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呈正六边形的连接管支撑第一连接段,能够提高第一连接段的抗变形性能,避免前段和中段连接部位产生断裂,同时,利用两侧的支撑管对连接管进行限位,避免连接管产生移动,能够提高连接管的稳定性,同时,在汽车前部受到撞击时,能够利用连接管两侧的支撑管对撞击力进行缓冲,避免前段受力时对中段和后段产生冲击导致纵梁受损;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前段设置有吸能盒,能够对前段受到的作用力起到缓冲效果,配合支撑管结构使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具有减震、抗变形效果。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的中段远离所述的前段一端插接在所述的后段内侧形成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的第二连接段内侧设置有纵向截面呈正六边形的连接管,该所述的连接管上下两个端面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第二连接段的上下端面上,在该所述的连接管两侧分别设置有纵向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支撑管,位于所述的中段内的所述的支撑管上下端面分别与所述的中段上下端面相连接,位于所述的后段内侧的支撑管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所述的后段的上下端面相连接,该所述的连接管面向所述的支撑管的两个端面分别通过螺栓与相应所述的支撑管相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的中段和后段靠近所述的第二连接段一端分别向上方弯折形成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的第二连接段位于该等腰梯形的上底中部。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的后段靠近所述的中段一端的上下端面分别向上方翘曲形成支架,位于上部的所述的支架末端指向所述的前段方向,位于下部的所述的支架末端指向所述的后段末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的中段中部向上方拱起形成呈倒U形的弯折部,在所述的弯折部内侧设置有连接管,在所述的弯折部两侧的所述的中段内侧设置有吸能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前段,102.中段,103.后段,104.第一连接段,105.连接管,106.吸能盒,107.弯折部,108.第二连接段,109.支撑管,11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03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