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毂双保温模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1837.2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5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林斌;林平;万坤;苏俩征;卢岳嵩;田勇;王川;许国强;李凤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跃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9 | 代理人: | 詹锐 |
地址: | 3175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保温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毂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双保温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轮毂的低压铸造过程中,对于低压铸造轮辐较窄且较薄,或轮辐较窄较少的轮毂轮型。由于产品论性特点,在铸造模具的设计时难以完全保证毛坯轮辐位置的顺序冷却。在低压铸造生产过程中轮辐中间偏外侧部位冷节现象严重,且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明显,会影响铸造过程中毛坯的顺序冷却,工艺调整困难,轮辐背腔缩松现象严重,铸造成品率低且生产效率较低,影响产品轮辐位置性能。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控制毛坯不同位置铝液与模具的热交换,以保证毛皮顺序冷却的轮毂双保温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轮毂双保温模具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轮毂双保温模具装置,包括浇注底模、位于所述浇注底模上方的浇注上模、成型于所述浇注上模内部的流道、位于所述浇注上模上的上模背腔、位于所述浇注底模上的底模背腔、所述浇注底模与所述浇注上模结合处形成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所述流道的接通处设置有浇筑窗口,所述浇筑窗口上的所述浇注底模内侧设置有窗口保温棉,所述底模背腔一侧成型有附加保温槽,所述上模背腔一侧成型有轮辐上保温孔。
进一步的,所述轮辐上保温孔供设置有两个,且成型于所述上模背腔的垂 直面。
进一步的,所述轮辐上保温孔与所述附加保温槽内部均设置有保温棉。
进一步的,所述浇注上模与所述浇注底模上均成型有定位螺栓孔。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双保温装置,使轮辐所述型腔外壁和模具整体温度梯度更加合理,便于工艺的调整,降低了铸造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轮辐的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轮毂双保温模具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浇注底模;2、型腔;3、浇注上模;4、上模背腔;5、轮辐上保温孔;6、流道;7、窗口保温棉;8、附加保温槽;9、底模背腔;10、浇筑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轮毂双保温模具装置,包括浇注底模1、位于浇注底模1上方的浇注上模3、成型于浇注上模3内部的流道6,流道6用于向型腔2内部输送高温铝液、位于浇注上模3上的上模背腔4、位于浇注底模1上的底模背腔9、浇注底模1与浇注上模3结合处形成的型腔2,由浇注上模3和浇注底模1组成的型腔2用于成型轮辐,型腔2与流道6的接通处设置有浇筑窗口10,浇筑窗口上的浇注底模1内侧设置有窗口保温棉7,底模背腔9一侧成型有附加保温槽8,上模背腔4一侧成型有轮辐上保温孔5。
进一步的,轮辐上保温孔5供设置有两个,且均成型于上模背腔4的垂直面,轮辐上保温孔5用于提升轮辐位置温度并降低轮辐中部冷节部位铝液温度散失,轮辐上保温孔5与附加保温槽8内部均设置有保温棉,浇注上模3与浇注底模1上均成型有定位螺栓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跃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跃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1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地开关的联锁机构及其开关柜
- 下一篇:一种连接器的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