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2506.0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0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艳;杜思杰;欧阳可洲;潘梓清;匡渔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直流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断路器,尤其是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属于电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化石能源枯竭和开采难度增大,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于此同时,出现了电动汽车、变频设备、LED 照明灯、信息设备等大量直流负荷。而直流微网,作为分布式电源与直流负荷更高效率的接入形式,具有线路损耗低、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电能质量高、以及不存在系统同步运行稳定性问题等优点,成为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而直流断路器是直流微网系统的重要设备,起着故障跳闸和保护系统中电力设备的关键作用,目前缺乏实用的直流断路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发展直流微网的电力系统发展趋势,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方案,该直流断路器包括限流电路和与之串联的四条并联支路。限流电路由限流电感构成;四条并联支路中第一支路为机械开关,该机械开关用来导通正常负载电流;第二支路为固态开关,用来关断双向故障电流;第三支路为缓冲回路,由电阻、电容串联构成;第四支路为吸收回路,由氧化锌避雷器构成,用来缓冲和吸收开断时线路电感能量,降低固态开关电压上升率和保护固态开关器件不受过压威胁。该直流断路器能实现双向快速关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包括第一限流电抗器、第二限流电抗器和电气支路,所述的第一限流电抗器、电气支路和第二限流电抗器依次组成串联线路。
所述的电气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为并联。
所述的第一支路由快速隔离开关和辅助开关串联。
所述的第二支路由至少一个IGBT模块串联组成;每个IGBT模块由两个IGBT反向串联,并在每个IGBT上反向并联二极管。
所述的第三支路由电阻和电容串联组成。
所述的第四支路为氧化锌避雷器构成的能量吸收回路。
所述的辅助开关由两个IGBT反向串联,并在每个IGBT上反向并联二极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IGBT模块由两个电力电子元件 IGBT反向串联,并在每个IGBT上反向并联二极管,能实现电流双向快速关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正常的时候由第一支路流过负荷电流,在开关需要开通或关断的时候,利用第二支路在第一支路断开和闭合过程中分流、钳压作用,实现第一支路迅速断开和闭合,可实现双向快速关断,且损耗低。缓冲吸收回路用于缓冲吸收开断时线路电感能量、降低固态开关电压上升率和保护固态开关器件不受过压威胁。限流电抗的功能是降低直流短路电流上升率,从而降低对机械开关速动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用在直流微网中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为:1、第一限流电抗器,2、第二限流电抗器,3、快速隔离开关,4、辅助开关,5、IGBT,6、二极管,7、固态开关,8、IGBT,9、二极管,10、电阻,11、电容,12、氧化锌避雷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由第一限流电抗器1、第二限流电抗器2、快速隔离开关3、辅助开关4、IGBT 5、8、二极管6、9、固态开关7、电阻10、电容11、氧化锌避雷器12组成,所述的第一限流电抗器(1)、电气支路和第二限流电抗器(2)依次组成串联线路。
所述的电气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为并联。
所述的第一支路由快速隔离开关3和辅助开关4串联。
所述的第二支路由至少一个固态开关7串联组成;每个固态开关7由两个IGBT 8反向串联,并在每个IGBT 8上反向并联二极管9。
所述的第三支路由电阻10和电容11串联组成。
所述的第四支路为氧化锌避雷器12构成的能量吸收回路。
所述的辅助开关4由两个IGBT 5反向串联,并在每个IGBT 5上反向并联二极管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2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