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生态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2841.0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9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鲁颖;胡亚东;贾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75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堤岸 两排 墙体 安装空间 堤岸结构 装配式 本实用新型 钢板桩 连接杆 封盖 河道 生态 方向延伸 结构稳固 墙体间隔 综合管廊 综合造价 封盖面 盖板 固接 管沟 预留 装配 延伸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生态堤岸结构,包括设置在河道边的两排堤岸墙体以及多个连接杆;该两排堤岸墙体间隔设置,所述两排堤岸墙体之间预留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综合管廊或管沟;所述多个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两排堤岸墙体的顶部之间,并形成一用于封盖于所述安装空间顶部的封盖面;该封盖面上设有盖板;所述堤岸墙体由多个钢板桩固接形成;多个钢板桩沿所述河道边的延伸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生态堤岸结构,其装配简单,施工速度快,综合造价低,且结构稳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堤岸整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生态堤岸结构。
背景技术
滨水而栖是大多数人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临水堤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堤岸的安全与稳定性、堤岸周边管线的布置、土地资源的使用性及周边居民的舒适性。而目前国内堤岸的形式主要有生态放坡型、浆砌石型、混凝土型、灌注桩型等,且城市内河道周边一般建(构)筑物林立,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不少堤岸由于年久失修,造成安全隐患,故堤岸改造、加固和新建等工作势在必行。
其中,生态放坡型堤岸是最为传统的堤岸形式,其缺点是:生态放坡型堤岸坡度较缓,随着堤岸高度的增加,坡度越缓,造成堤岸占用两排侧大量土地资源,压缩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在城市内河较为少用。
浆砌石型堤岸采用天然石材为主材而砌筑的较为常见的堤岸形式,目前城市内河大多采用此类堤岸形式。该种类型堤岸耗费大量石材,而城市周边一般石材资源较少,需长距离采购,加之主要采用人工砌筑,施工速度慢,同时施工需填筑围堰。若存在原有堤岸,则需进行拆除。施工占地面积大,涉及堤岸周边建(构)筑物保护,征拆困难,综合造价高。
混凝土型堤岸和灌注桩型堤岸也是较为常见的堤岸支护形式,其耗用大量钢筋和水泥,原材料生产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需要大型机械设备进场施工,其施工也需填筑围堰。若存在原有堤岸,则需进行拆除,施工作业面较大,加大了堤岸周边建(构)筑物保护难度,征拆困难,综合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生态堤岸结构,其装配简单,且结构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装配式生态堤岸结构,包括预埋在外部河道边的两排堤岸墙体以及多个连接杆;该两排堤岸墙体间隔设置,所述两排堤岸墙体之间预留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综合管廊或管沟;所述多个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两排堤岸墙体的顶部之间,并形成一用于封盖于所述安装空间顶部的封盖面;该封盖面上设有盖板;所述堤岸墙体由多个钢板桩固定连接形成,相邻两个钢板桩之间通过锁扣固定连接;多个钢板桩沿所述河道边的延伸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锁扣呈U型。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拉杆。
优选的,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河道边的一侧预制有防护栏杆。
优选的,所述盖板由混凝土材料预制而成。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绿化休闲区域。
优选的,所述综合管廊或管沟为预制或现浇而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两排堤岸墙体均是由多个钢板桩固定连接形成,且两排堤岸墙体的顶部设有多个连接杆,因而可以形成整体稳定的支挡结构。而多个连接杆形成的封盖面上封盖有盖板,可进一步的稳定该堤岸结构。同时,两排堤岸墙体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可安放综合管廊或管沟,即可将周边地下错综复杂的管线统一改建入廊,实现了地下空间的优化设计。此外,利用钢板桩形成的堤岸墙体便于拆装,不仅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而且钢板桩几可以回收利用,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节约了资源,避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首汇蓝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2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