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4254.5 | 申请日: | 2017-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0 | 分类号: | E03F5/00;E03F5/08;E03F3/02;E03F3/04;A01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 雨水 花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生活杂用水。但是现有雨水花园的的渗水能力有限,若遇到暴雨或特大洪水,雨水会来不及渗透到地下而溢出到硬化的路面,形成地面径流后流入污水渠后,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增加了污水厂处理污水的工作量;而且净化能力有限,从雨水花园渗透排出的水体不能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结构设计合理,吸水及渗透能力强,能够对排入的水体分层净化,提高雨水花园的净化能力,保证从排水管排出的水质可直接用于道路和绿化喷洒等;并设有多根穿孔管和透气管,促进水体的渗水率以及排水速率,避免雨水花园内发生较严重的积水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所述雨水花园从上到下包括滞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层、过渡层、砾石层、防渗土工膜和素土层;
所述砾石层内横卧有若干根穿孔管,若干根穿孔管相互平行,每根穿孔管的两端皆连接有竖向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下端与所述穿孔管连接且上端高于滞水层的预设最高水位线,所述透气管的上端覆盖有透气防尘盖,所述砾石层内还横卧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所有所述穿孔管;
所述穿孔管的管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渗水孔,在所述穿孔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所述渗水孔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在所述穿孔管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6个所述渗水孔,所述渗水孔的孔径为1-3mm;
所述种植土层的上表面以及覆盖层为下凹式结构且下凹所形成的下凹空间构成所述滞水层,所述覆盖层的上表面的边坡比为1:5且下凹深度为150-250mm;
周边绿地与所述雨水花园连接处的边坡比为1:6;
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50-80mm;
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400-600mm;
所述过渡层的厚度50-150mm,所述过渡层为多层叠加的透水土工布层;
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50-250mm;
所述防渗土工膜的厚度为50-100mm,所述防渗土工膜由无纺布层和塑料膜相互叠合而成且所述无纺布层位于所述塑料膜的上方;
所述种植土层种植耐水植物。
进一步地说,所述过渡层和所述砾石层之间还设有人工填料层,所述人工填料层的厚度为350-45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过渡层为2-3层叠加的透水土工布层,每层所述透水土工布为300g/m2土工布。
进一步地说,所述穿孔管为UPVC(硬聚氯乙烯管)穿孔管、PPR(三型聚丙烯管)穿孔管、双螺纹渗管或双壁波纹管。
进一步地说,所述穿孔管的管径为100-20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外接河道、道路及绿化喷淋系统、调蓄池或市政管网。
进一步地说,所述雨水花园位于地下车库上方。
进一步地说,所述穿孔管外包覆有透水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一、本实用新型由滞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层、过滤层、砾石层、防渗土工膜和素土层构成,结构简单且合理,能够对排入的水体分层净化,提高雨水花园的净化能力,保证从排水管排出的水质可直接用于道路和绿化喷洒等;
二、本实用新型覆盖层由树皮和木屑组成,可保持种植土层的土壤湿度,营造生物生长环境,减少径流对土壤的侵蚀;
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人工填料层,人工填料层包括碎石和碎木屑,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微小颗粒物,并具有脱臭的作用,进一步澄清水质,保证从排水管排出的水达到生活杂用水质的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4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