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行距划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7544.5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0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灵;闫金龙;张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4/00 | 分类号: | A01C14/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04601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行距 划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行距划行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科研试验时,布置小区试验常常需要人工划行。目前,多是用拉绳方法进行划行,拉绳划行会导致划行弯曲,导致工作效率低;而现有的划行器一般由划印爪、横梁和牵引把手等组成,由于划印爪间距无法调节,使得划行行距固定,并且不同的植物所需的划行深度不同,现有划行器也无法调节划行爪的深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行距划行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划行器行距和划行深度不可调的问题。
具体的,可调行距划行器,包括:
半圆形支撑架、横梁、牵引杆和牵引把手,半圆形支撑架的两端与横梁固定连接,牵引杆的一端与横梁的中部固接,另一端与牵引把手固接;
半圆形支撑架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槽,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之间设有螺孔,横梁的中部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套设有固定板和两个活动板,两个活动板相对于固定轴均可转动,固定板的一端限位于正对固定轴的限位槽中,并伸出限位槽,两个活动板的一端对称限位于固定板两侧的限位槽中,并伸出限位槽,固定板和活动板的伸出端均开设有通孔,并可拆卸连接有划行装置;
划行装置包括划行针、固定柱、定位螺栓和螺母,划行针穿过固定板或活动板的通孔,并相对固定板或活动板可移动,划行针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固定柱固定在固定板或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柱上开设有插孔,定位螺栓穿过插孔和任意定位孔后与螺母螺接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配合使用的压板,压板置于固定板或活动板的上方,并通过两端的固定螺栓与固定板或活动板两侧的螺孔连接。
优选的,划行针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尖端区、破土区和调节区,尖端区为倒三棱锥,破土区为三棱柱,调节区为圆柱形,调节区上均匀分布5个定位孔。
优选的,固定板与横梁相互垂直。
优选的,限位槽为9个。
优选的,牵引杆与半圆形支撑架之间对称设有辅助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可调行距划行器,整体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仅仅调节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角度,即可实现行距宽度的调节,划行针上设置的多个定位孔,能够调节划行针的长度,以适应不同作物所需划行深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行距划行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行距划行器中划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行距划行器中划行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半圆形支撑架,2-横梁,3-牵引杆,4-牵引把手,5-辅助支撑杆,6-限位槽,7-固定板,8-活动板,9-螺孔,10-压板,11-划行针,12-固定柱,13-定位螺栓,1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行距划行器包括半圆形支撑架1、横梁2、牵引杆3和牵引把手4,半圆形支撑架1的两端与横梁2固定连接,牵引杆3的一端与横梁2的中部固接,另一端与牵引把手4固接。
半圆形支撑架1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9个限位槽6,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6之间设有螺孔9,横梁2的中部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套设有固定板7和两个活动板8,两个活动板8相对于固定轴均可转动,固定板7的一端限位于正对固定轴的限位槽6中,并伸出限位槽6,两个活动板8的一端对称限位于固定板7两侧的限位槽6中,并伸出限位槽6,固定板7和活动板8的伸出端均开设有通孔,并可拆卸连接有划行装置。
划行装置包括划行针11、固定柱12、定位螺栓13和螺母14,划行针11穿过固定板7或活动板8的通孔,并相对固定板7或活动板8可移动,划行针11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固定柱12固定在固定板7或活动板8的上表面,固定柱12上开设有插孔,定位螺栓13穿过插孔和任意定位孔后与螺母14螺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75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