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7928.7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8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唐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小超 |
主分类号: | F16C33/82 | 分类号: | F16C33/82;F16D23/1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多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41 | 代理人: | 范向南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调 离合器 分离 轴承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离合器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现有手动挡汽车常用的一种控制发动机动力系统与变速器接通或断开的一种重要部件。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传动装置驱动离合器拨叉,通过离合器分离轴承向离合器压盘施加外力,从而使离合器的摩擦片相互分离或者结合,因为离合器在工作时是旋转状态,而离合器拨叉是不旋转状态,所以,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就是将不旋转的压力,施加到旋转的离合器压盘上的一个过渡装置,如果损坏,将造成离合器的失效,给车辆行驶造成危险。
目前的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大多包括壳体、轴承内圈、滚动体、轴承外圈、设置在轴承两端密封盖及罩壳,为了保证分离轴承旋转中心与离合器轴的旋转中心重合,现在轴承内圈的内径采用大于壳体上的轴颈的直径,以利于轴承的自动调心,这样轴承内圈与壳体轴颈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而此间隙在工作过程中是敞开式的,很容易进入灰尘,进入到轴承内的灰尘,会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增大轴承的磨损,同时,灰尘和注入到轴承的润滑脂结合,形成块状物,在轴承高速旋转时,极容易将轴承端部的密封盖损坏,使得轴承的使用寿命缩短,进而造成离合器的失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在分离轴承的轴承内圈与壳体轴颈之间设置防尘密封装置,如本申人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310525562.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此种防尘密封装置被挤压在轴承内圈与壳体轴颈之间,同时还必须保证轴承的转动以及保证分离轴承的自动调心,保证轴承内圈与壳体轴颈之间的间隙,且该间隙是在不停变动,此结构在多次使用过程中,经多次试验证明,如果防尘密封装置的密封唇边与轴承内圈的接触带大,则在分离轴承旋转过程中该防尘密封磨损较快,使用寿命短,而接触带小则达不到防尘密封目的。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它是在分离轴承的轴承内圈的内圆周上设置1.5~3.5mm宽的环形接触带,该环形接触带为环形沟槽,防尘密封装置的密封唇边插入环形沟槽内,形成沟回密封结构,沟回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要远远好于直接压装密封的密封效果,同时也将密封唇边与轴承内圈的接触面积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保证防尘密封的同时又保证防尘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调心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其中:包括壳体、轴承内圈、滚动体、轴承外圈、轴承密封盖及罩壳,壳体的轴颈插装在轴承内圈内,轴承内圈、轴承外圈、滚动体及轴承密封盖组成滚动轴承结构,罩壳罩在轴承外圈外,所述的壳体的轴颈与轴承内圈之间设置有防尘密封装置,所述的防尘密封装置包括骨架及密封圈,所述的骨架为截面形状为L型的环形结构,包括一体结构的插接部及端部挡边,端部挡边位于插接部的一端,所述的插接部的外圆周上固定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包括一体结构的基部及外翻唇边,基部固定连接在骨架的插接部的外圆周上,基部的远离骨架的端部挡边的一侧设置有外翻唇边,所述的轴承内圈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接触带,所述的密封圈的外翻唇边与环形接触带接触,所述的密封圈的外翻唇边外包裹有减摩层。
进一步,所述的环形接触带为轴承内圈的内壁上设置的环形沟槽,密封圈的外翻唇边插入环形沟槽内。
进一步,所述的环形接触带的宽度为1.5~3.5mm。
进一步,所述的减摩层为二硫化钼层或为石墨层,其厚度小于1.5mm。
进一步,所述的减摩层的厚度小于等于0.1mm。
进一步,所述的密封圈的基部靠近骨架的端部挡边的一侧设置有上翻唇边,所述的上翻唇边固定连接在骨架的端部挡边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是在分离轴承的轴承内圈的内圆周上设置1.5~3.5mm宽的环形接触带,该环形接触带为环形沟槽,防尘密封装置的密封唇边插入环形沟槽内,形成沟回密封结构,沟回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要远远好于直接压装密封的密封效果,同时也将密封唇边与轴承内圈的接触面积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保证防尘密封的同时又保证防尘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轴承内圈的内圆周上的1.5~3.5mm宽的沟槽的设置,限制了密封圈的外翻唇边与轴承内圈的接触带的大小,将密封圈的外翻唇边与轴承内圈的接触带限制在1.5~3.5mm范围内,即能保证密封防尘效果,又可以兼顾轴承内圈与壳体轴颈之间的活动间隙,从而保证分离轴承的转动以及保证分离轴承的自动调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小超,未经唐小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79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