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载重电动车后轮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9366.X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4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权;赵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权;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B62K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重 电动车 后轮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减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载重电动车后轮减震装置。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随着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电动车使用电能行驶,产品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的优点,得到社会的广大应用;尤其在快递行业中使用电动车送货的二轮车或者三轮车越来越多,但现在的电动车的减震结构多使用弹簧减震器,一般使用两组的减震器,但是由于电动车载重量大,在行驶过中车身震动较大,只要车轮压到路面略有不平处,引起车身较大的颠簸,使得弹簧减震器会经常不断的不同程度的损坏,引起整车左右晃动,极不安全,而且电动驾驶人员行驶的舒适性很差,并且频繁更换电动车弹簧减震器带来也大大提高使用者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重电动车后轮减震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用多组板簧减震装置配合三点支撑结构,极大的延长电动车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使用人员的驾驶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载重电动车后轮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电动车上的后轮,后轮左右两侧沿轴向对称设置有后轮支撑轴,后轮支撑轴两侧设置有支架,后轮支撑轴两端设有螺纹;后轮左右侧分别连接有呈弓形设置的减震板簧,每侧的减震板簧堆叠设置有若干组,其中一组减震板簧两侧设置有卷边并形成通孔,每组减震板簧通过卡扣固定在一起;减震板簧的中间通过中间固定机构与后轮支撑轴连接,减震板簧的前侧通过前侧固定机构与支架连接,减震板簧的后侧通过后侧固定机构与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操作人员在使用电动车载重骑行时,由于电动车后方较重,所以当骑行遇到颠簸时,弓形的减震板簧通过上下变形来抵消遇到的颠簸路况,若干组减震板簧可以较好的过滤颠簸;前侧固定机构和中间固定机构都是不可以移动的,而后侧固定机构可以通过前后的移动来满足减震板簧变形量的需求从而实现较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多组板簧减震装置配合三点支撑结构,极大的延长电动车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使用人员的驾驶舒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中间固定机构和后轮支撑轴稳定的连接;中间固定机构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压板和下压板配合减震板簧设置为弓形,上压板和下压板配合设置有螺栓连接孔,螺栓连接孔设置有四组并分布在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四周,上压板上的螺栓连接孔的上方焊接有螺母,一螺栓从下压板四周的螺栓连接孔穿到上压板的螺栓连接孔的螺母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后轮支撑轴安装方便通过拆装方便;上压板的中心沿轴向焊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焊接有U形卡扣,后轮支撑轴穿过U形卡扣并通过螺栓与U形卡扣固定连接,后轮支撑轴的轴端伸出到上压板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减震板簧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前侧固定机构为L形并焊接在支架上,前侧固定机构上开设有螺栓连接孔,前侧固定机构通过螺栓穿过通孔与减震板簧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减震板簧具有一定的收缩空间,通过保证螺栓与与铁套不会相互摩擦;后侧固定机构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通过两组螺栓连接固定,每组螺栓上设置有尼龙套,尼龙套呈两半对称设置;尼龙套外层设置有铁套,任意一个铁套焊接固定在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减震板簧工作稳定性,并且具有较好减震效果;减震板簧设置有三组,第一组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通孔,第二组短于第一组,第三组短于第二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减震板簧具有较好的弹性,减震板簧使用六零硅二锰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标注9的结构俯视图。
其中,1后轮、2支架、3前侧固定机构、4后轮支撑轴、5减震板簧、6卡扣、7中间固定机构、8螺栓、9后侧固定机构、10尼龙套、11左支撑板、12右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权;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王权;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93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刹把装置的定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