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实验教学实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9705.4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1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汪*;周东;魏民祥;严明月;季昊成;刘锐;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燃油 喷射 控制 实验教学 实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辅助教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实验教学实验台。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燃油喷射辅助教学设备通常只是把某一种喷油器安装在固定展示板上,通过面板上指示灯显示喷油器有无工作,喷油器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控制只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图片相结合,让学生熟悉了解工作原理,教学效果欠佳,且固定展示板整体结构比较占用空间,而且需要定期对暴露在外部的各个零部件进行清洁,维护工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实验教学实验台。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实验教学实验台,包含油箱、蓄电池、油泵、支撑桌、夹持机构、喷油器、电压转换电路、控制模块、喷油器驱动电路、开关和量筒;
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支撑桌上,用于夹持所述喷油器,使得喷油器的喷嘴竖直向下;
所述量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桌上,且开口正对所述喷油器的喷嘴;
所述喷油器的进油口通过油管和所述油泵的出油口相连、回油口通过油管和所述油箱相连;
所述油泵的进油口通过所述油管和所述油箱相连;
所述蓄电池和油泵相连,且蓄电池通过电压转换电路和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喷油器通过喷油器驱动电路和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和所述开关、油泵相连,用于在接收到开关指令时控制油泵、喷油器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实验教学实验台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为12V。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实验教学实验台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采用MC9S08DZ60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实验教学实验台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喷油器驱动电路采用MOSFET芯片驱动所述喷油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实验教学实验台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含支撑臂、横臂、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固定底座和预紧螺柱;
所述支撑臂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桌的桌面上,一端和所述支撑桌的桌面固定相连,另一端和所述横臂的一端固定相连;
所述横臂水平设置,和所述支撑臂垂直;
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第二夹持臂的一端均和所述横臂的下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均和所述支撑臂平行,且所述第二夹持臂位于第一夹持臂和支撑臂之间;
所述第一夹持臂上设有和所述预紧螺柱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横臂平行;
所述预紧螺柱通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夹持臂螺纹连接,且所述预紧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
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臂上,用于和所述预紧螺柱相配合以夹紧喷油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结构简单,便于维修;
2. 能够观察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控制原理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加持机构和喷油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喷油器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压转换电路原理图。
图中,1-油箱,2-油管,3-蓄电池,4-油泵,5-支撑桌,6-夹持机构,7-预紧螺柱,8-喷油器,9-量筒,10-一体化控制器,11-开关,12-支撑臂,13-横臂,14-第一夹持臂,15-第二夹持臂,16-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实验教学实验台,包含油箱、蓄电池、油泵、支撑桌、夹持机构、喷油器、电压转换电路、控制模块、喷油器驱动电路、开关和量筒;
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支撑桌上,用于夹持所述喷油器,使得喷油器的喷嘴竖直向下;
所述量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桌上,且开口正对所述喷油器的喷嘴;
所述喷油器的进油口通过油管和所述油泵的出油口相连、回油口通过油管和所述油箱相连;
所述油泵的进油口通过所述油管和所述油箱相连;
所述蓄电池和油泵相连,且蓄电池通过电压转换电路和控制模块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99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胶乳生产设备
- 下一篇:萜烯树脂生产专用循环混后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