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型硅胶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1995.1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钟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业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70 | 分类号: | H01R4/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9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胶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护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T型硅胶护套。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逐渐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信号端子,电力端子,连接端子等,是电路中的连接端。端子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电工学中,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从材料分,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
传统的端子护套只能用在旗形端子线束串的尾部防护,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型硅胶护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T型硅胶护套,包括护套主体,所述护套主体一侧设置有第一进线口,护套主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线口,所述护套主体底端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设置为连通状。
优选的,所述护套主体的高度设置为19mm,护套主体的通孔处的宽度为13mm,护套主体远离通孔端的宽度设置为19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进线口和第二进线口,可以满足端子线束串行连接时中间端子的防护,改变了传统单开口护套只能用在旗形端子线束串的尾部防护 的缺点,通过采用硅胶护套,提高了护套韧性、长期使用在恶略的工作环境中不易开裂,这样既可以保证密封性和绝缘性,还降低了设备维护的成本,提高了耐压强度、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安装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护套主体;2-通孔;3-第一进线口;4-第二进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T型硅胶护套,包括护套主体1,护套主体1一侧设置有第一进线口3,护套主体1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线口4,将线束依次穿过第一进线口3和第二进线口4,可以满足端子线束串行连接时中间端子的防护,改变了传统单开口护套只能用在旗形端子线束串的尾部防护的缺点,护套主体1底端设置有通孔2,第一进线口3和第二进线口4设置为连通状,护套主体1的高度设置为19mm,护套主体1的通孔2处的宽度为13mm,护套主体1远离通孔2端的宽度设置为19mm。
工作原理:将线束依次穿过第一进线口3和第二进线口4,可以满足端子线束串行连接时中间端子的防护,改变了传统单开口护套只能用在旗形端子线束串的尾部防护的缺点,通过采用硅胶护套,提高了护套韧性、长期使用在恶略的工作环境中不易开裂,这样既可以保证密封性和绝缘性,还降低了设备维护的成本,提高了耐压强度、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安装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业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业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1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