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喂料喂水功能的野猪养殖棚舍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2106.3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4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彩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彩琴 |
主分类号: | A01K1/00 | 分类号: | A01K1/00;A01K5/02;A01K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400 甘肃省庆阳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喂料 功能 野猪 养殖 棚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野猪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喂料喂水功能的野猪养殖棚舍。
背景技术
野猪又称山猪,猪属动物。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野猪的染色体数2n在36-38之间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野猪在全世界有27个亚种,亚种间和亚种内核型都有一些差异,染色体数(2n)在36-38之间,如西欧野猪2n=36或37,日本野猪2n=38,但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可以生育后代,它们广为分布在世界上,不过由于人类猎杀与生存环境空间急剧减缩等因素,数量已急剧减少,并已经被许多国家列为濒危物种。野猪是杂食性的,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现今人类肉品食物主要来源之一的家猪,也是于8000年前由野猪所驯化而成。野猪不仅与家猪外貌极为不同,成长速度也远比家猪慢得多,体重亦较重。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养殖规模曰益递增,如何合理化对牲畜进行养殖,是一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牲畜健壮生长,我们必须科学的喂养牲畜,而传统的喂料方式只适合以前家庭式的小面积养殖方式。因为传统的喂料方式,都是通过人工搅拌饲料,然后由人工将搅拌混合后的饲料放入饲料槽中。而现在大规模的养殖方式,如果由人工搅拌将会是非常大的工作量,然后由人工将搅拌后的饲料放入饲料槽中也将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所以通过人工来饲养,显然是不实际的。
中国专利号201520176632.3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猪舍自动饲喂装置,它包括轨道、饲喂车、进水/进料箱、饲料混合箱、水平混料绞龙和提升绞龙;饲喂车底部设置有四个与所述轨道配合的车轮;进水/进料箱的进水口和进料口电连接现有控制设备,进水/进料箱位于饲料混合箱的顶部,饲料混合箱连接水平混料绞龙,水平混料绞龙的驱动电机电连接现有控制设备,饲料混合箱底部排料口处连接所述提升绞龙,提升绞龙的驱动电机电连接至现有控制设备。本申请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很明显,但是其存在的缺点是:本装置在投喂食时虽然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但是其与猪舍不成一体,其在具体使用时会因为猪舍的布置及装置本身的结构而影响投喂食,且其如果应用于野猪养殖在工作时会对野猪造成惊吓,而使野猪的食欲降低从而影响野猪的育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效果及通风效果优良的具有自动喂料喂水功能的野猪养殖棚舍。解决现有野猪养殖技术中在投喂食时采用人工操作,对野猪造成惊吓而影响野猪育肥,同时采用人工投喂食工作效率底下且劳动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自动喂料喂水功能的野猪养殖棚舍,包括棚舍1,其特征在于:所述棚舍1顶部设有“V”型的集光顶101,其前端,左右侧都设有栅栏2;所述棚舍1内部被阻隔墙13分隔成三个空室15,空室15内部靠近棚舍1前端的一侧设有食槽10;所述食槽10上部棚舍1前端上设有喂料口11,喂料口11连通外侧的盛料斗12,盛料斗12安装有供料管4;所述供料管4一端设有盛料箱6,其内部设有输料轴5,且输料轴5一端连接电动机3;所述喂料口11上端设有输水管8,且输水管8位于空室15内的部分设有喂水管9。
所述电动机3设置在支撑座14上,支撑座14下端设有盛水槽7,盛水槽7内设有水泵,且水泵连接输水管8。
所述输料轴5具体为螺旋轴。
所述输水管8位于空室15内的部分设有的喂水管9的数量个数为3个,且喂水管9都位于食槽10的上端。
所述“V”型的集光顶101其具体为采光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较现有的养殖棚舍在结构上做了大的改进,在棚舍的顶部设置了具有采光功能的“V”型的集光顶,其实现了养殖棚舍内部的透光,其透光效果及通风效果优良,且能够实现自动喂料喂食,节约的人力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底下,同时使劳动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料轴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棚舍1、栅栏2、电动机3、供料管4、输料轴5、盛料箱6、盛水槽7、输水管8、喂水管9、食槽10、喂料口11、盛料斗12、阻隔墙13、支撑座14、空室15、“V”型的集光顶1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彩琴,未经杨彩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2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甜菜授粉隔离罩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理粪便的畜牧养殖场